APP下载

活动体验在班会中的应用与操作

2013-04-29贾高见

中小学德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辨析德育交流

贾高见

如果说班会活动如同一个班级文化的“场”,春风化雨般地存在于每一位班级成员的生命发展之中,滋润着每一个个体的精神生命成长,那么,“活动体验”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载体,它的独特魅力使班会焕发出一种自在之美、灵动之美。

一、活动体验的独特魅力

1.主体性

学生是主动参与活动和自主建构道德价值体系的主体。与说教、故事、图片等方式相比,活动体验具有形式新颖、活动有趣、过程活泼、感悟内生等一系列优势,更容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更易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活动过程积极参与,活动体悟积极思考,交流辨析积极总结(观点),活动拓展积极行动,实现身动(过程参与)——心动(思考感悟)——行动(知行合一)的统一。

2. 内生性

德育是成长主体在教育影响作用下的品德自我建构过程,德育过程具有自主性、内生性。德育低效的现实告诉我们:“告诉式”德育和“认知输入式”德育只是浅层的信息“流经”,这种“流经”无法带给学生深刻的体验、感悟,自然也难以真正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而活动体验则有助于促进德性内生。

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由感触而感悟,进而产生交流。感悟交流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价值呈现过程,教师可藉此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继而以此为教育资源,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活动体验后的情感体悟具有内生性,感悟交流具有真实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互动性

学生成长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互影响过程,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命编织和交互影响的结果。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核心感悟为辨析点,引导学生深入地交流、辨析、提升,从而对学生进行正向的价值引导,实现活动的教育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感悟分享的过程实际上是价值呈现的过程,交流辨析的过程实际上是价值澄清的过程,这种交流的互动性、辨析的教育性不仅有利于学生正向价值观的确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独立判断能力,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活动操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体参与原则

班级活动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班主任在班会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因此,在活动设计和操作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活动,尽量避免少数人在动在忙、多数人成为“看客”的不良局面。

【案例1】在《珍惜时间》的班会课上,为了引导学生珍惜不起眼的“小时段”,我开展了“猜猜90秒”的活动:

第一环节:

(1)所有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发出“开始”的指令,学生开始在心里默默计时;当学生感觉时间够90秒的时候站起来并睁开眼睛,记住自己所用的时间,但是不能说话,不能指示其他同学。

(2)当所有同学都起立后,给出结果:有些同学60秒左右就起来了,大多数同学在75秒时就起来了,很少有同学坚持到85秒。

这一环节带给同学们很多感想,其中小A同学的想法比较有代表性:“原来短短90秒的时间竟如此漫长,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数自己心跳的频率,第一次如此清醒地感受到时间从身边一秒一秒地流逝。”

第二环节:

(1)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分成6组,每组8人,将学过的文言诗词补充完整。

(2)活动以抢答的方式进行,最先举手的小组获得答题权利,答对一题加10分,错一题扣10分;总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3)活动开始时同步开始计时,到90秒的时候突然指出时间到,同学们注意力集中在小组竞争之中,根本没想到90秒过得如此之快,在大家感觉“太快了”“不可能”的震撼中结束游戏。

这一环节带给同学们极大的震撼。小B感慨地说:“同样是90秒,做不同的事情,感觉时间走过的速度完全不同。第一次什么都不做,感觉特别漫长;第二次大家都处于竞争的兴奋中,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当然自己也感觉很充实。”小C指出:“不管我们做什么,时间总是在飞速流逝。不同的是,如果我们只是静静发呆或者说笑打闹,那么时间流逝了我们却没有任何收获;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时间好好学习,时间虽然流逝了,但是我们会感觉很踏实,因为我们收获了知识。所以,我们以后要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流逝。”

通过上述案例不难看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活动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活动时要考虑活动的参与度有多高。

(2)活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可以将学生分组,以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形式开展活动,虽然有些同学不能亲自参与活动,但他们会为本组同学呐喊助威,精神上处于高度参与状态。

(3)教育过程要以学生为主。感悟的交流、辨析、提升过程以学生为主,积极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发挥学生间的朋辈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朋辈成长的主动推动者,促进学生群体发展。

2.体悟教育原则

在活动体验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而获得有益的生命体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命的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促进学生精神生命质量的提高。正如以下案例,活动的起点是“参与体验”,落脚点则重在“教育提升”,体悟教育原则是我们组织班级活动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案例2】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班会课上,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习惯的力量,我和学生一起做了“叉手”的活动:

(1)全体注意,请大家举起双手,手掌面对面地放在胸前;

(2)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将双手交叉握在一起,连续做10次,最后一次,保持交叉状态;

(3)请注意自己的手指是怎样交叉的,是左手大拇指在上还是右手大拇指在上;

(4)请问:你每次手指交叉姿势一样吗?说明什么?

根据现场统计,大部分同学右手大拇指在上,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左手大拇指在上;但100%的同学每次手指交叉的姿势都是一样的,由此学生得出“习惯成自然”的结论,老师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习惯影响人的行为”。继而告诉学生,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某项活动的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它是人的行为倾向,是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它伴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不知不觉中随时随地地影响着我们。因此,我们要努力养成好习惯,改正坏习惯。

3.安全原则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开展的前提是生命的健在,组织活动时应该坚持的前提性原则是确保安全原则。为了确保活动的安全性,笔者认为在设计活动时就要对活动的安全性进行论证:这项活动要在室内进行还是在室外进行?活动场地存在不存在安全隐患?活动过程中哪些方面可能出现不安全因素?活动所需要的基本安全保障设施是否到位?只有从活动设计的源头和活动开展之前的准备、开展过程中的关注等各方面一起关注安全问题,活动的安全性才更有保障。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 广东佛山 528200)

责任编辑 颜雪梅

猜你喜欢

辨析德育交流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