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储存图书馆建设
2013-04-29阳国华
〔摘要〕合作建设储存图书馆是低利用率文献保存和利用的趋势,依托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已有的组织与合作基础,建设合作储存图书馆具有可行性。文章从职能定位、入藏标准、模式选择、机制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合作储存图书馆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联盟;储存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7.015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7-0067-04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Depository Library
Based on Regional University Library ConsortiaYang Guohua
(Library,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Huainan 232038,China)
〔Abstract〕Cooperative depository library is the trend of the pre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low use collections.Relying on the regional Library consortia,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depository library is feasible.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basic strategy of cooperative depository library from the aspects of function position,the standard of collection,the choice of development mode,management system,and etc.
〔Key words〕library consortia;depository library;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university library
储存图书馆(Depository Library),又称寄存图书馆、保存图书馆、贮存图书馆、图书储藏库、密集书库等,是专门集中收藏低利用率文献的图书库或图书馆[1]。其目的为了释放图书馆低利用率文献的储存空间,提高文献利用效率,提升文献保障水平和降低文献储存成本;一般不直接对用户开放,多通过文献传递等形式提供服务。国内高校图书馆已有建设储存图书馆的尝试,但单靠个性图书馆的力量,由于建设成本、建设模式、管理机制与服务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储存图书馆建设并未得到大规模的开展。依托图书馆联盟,发挥联盟合作的优势,合作储存,共享服务,将是高校储存图书馆建设的趋势。1高校图书馆合作建设储存图书馆的必要性
1.1高校图书馆空间制约图书馆发展
高校图书馆发展中,文献激增和空间有限的矛盾一直存在。据教育部图工委发布的《2010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采购仍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其经费是电子资源采购经费的1.7倍,504所高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购置费总额约为13.04亿元,馆均约为259万元[2]。由于各高校不断扩招和本科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对于生均图书数的要求,本世纪以来,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购置量逐年递增,为了保证图书总数符合要求,不少学校生均年度新增图书数超过教育部规定的4册。空间面积的增长似乎永远赶不上文献增长的速度,文献数量激增带给馆藏空间的压力越来越大。2010年有112所高校图书馆上报在建馆舍,设计建筑面积总和约为273万平方米,馆均约2.44万平方米,创造了新纪录[2]。
另一方面,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对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以信息共用、资源共享、一站式服务等特点,成为许多高校图书馆为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信息素质重点建设项目,是一个集个性化与合作化学习于一体的空间,以一个完整的、无缝的形式,将技术、资源、咨询、信息素质的服务统一起来,以满足用户的学习、研究与教学的需求[3]。这些适应新服务理念的服务内容和项目要求图书馆对物理空间结构进行重组和再利用,也加剧了图书馆空间紧张的局面。
1.2低利用率文献的保存给图书馆空间利用提出了挑战图书馆馆藏中,低利用率文献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据统计,图书馆馆藏中,只有约30%的文献得到利用,大量的呆滞的低利用率文献占据了有限的馆藏空间。这些低利用率文献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或是年代久远,文献内容已无现实价值或已被新的知识所替代,是文献老化规律和利用中的“二八定律”的体现;或是因文献内容与用户需求不符、复本量过多、“突击”采购、人为“搭配”等产生的;或是与馆藏政策不完善、不规范或执行不力有关;或是因学校学科专业布局或建设重点的变化,一些文献缺少针对性的用户导致利用率下降;等等。同时,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加速发展,也直接对纸质文献的利用产生了冲击。一般来说,低利用率文献产生不可避免,但其不断增长与高校图书馆提升馆藏质量和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给图书馆空间的有效利用提出了挑战。
基于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储存图书馆建设1.3建设储存图书馆是解决低利用率文献保存的重要途径1900年,美国埃利奥特第一次在文字记载中提出的储存图书馆概念,即把不使用的藏书与使用的藏书分开,找出一种密集的方法,把不使用的藏书储存起来,使常用的藏书顺利流通[4]。1986年,哈佛大学储存图书馆(Harvard Depository)建成开放,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异地建设的独立储存图书馆,采取高度密集式储藏设备,以严格的环境控制措施来存储纸质文献和缩微胶卷,同时也满足哈佛大学部门档案的存储要求[5]。
国内高校图书馆对剔旧的图书或低利用率的图书,大多未采取剔除的方式,一般采取密集存放的方式,目的是在不减少馆藏总量的同时,集中存放以释放空间。有的图书馆利用地下车库或光线、地理位置不太好的书库建立“三线书库”(密集书库、储备书库等),把一些利用率低的图书集中存放。但由于空间有限,加之入库图书的逐年增加,这些书库也很快饱和。“图谋博客”提供的《密集书库资料辑》中列举了东华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1个国内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密集书库并提供信息服务[6]。国内在储存图书馆建设的尝试,典型的有:中科院成都文献中心储备书库、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提存书库、清华大学图书馆远程书库、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版本图书馆、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密集书库、北京大学昌平储存图书馆等[7]。
1.4合作与协同是储存图书馆建设的趋势
国外早期的储存图书馆和国内现有的储存图书馆建设,多是各馆独立完成的。从其发展情况看,利用图书馆“空闲”空间建设的密集书库,临时性较强,不能完全满足低利用率文献不断增长的储存需要。但另一方面,选择异地建设,基建投入较高,储存图书馆特殊的空间布局和设计要求,使单个图书馆很难独立承担其建设成本。一般来说,储存图书馆采用高密度存储设施,其图书容量是普通开架存储的10倍以上;高密度的存储对建筑的空间高度、受力等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立良好的室内温度、湿度环境,良好的监控也安全设施等都需要较高的投入。
从美国储存图书馆发展历史看,经历了国家储存图书馆、本地储存图书馆、区域合作储存图书馆为主体等3个发展阶段[8]。合作储存由参与的成员馆分摊经费,共同建设,协同管理与维护;在节约各成员馆建设成本的同时,也让低利用率在共建共享中发挥作用,实际上扩充了成员馆的馆藏量。早在1982年,肖自力先生就在《储存图书馆刍议》一文中建议由各地方和各系统先行建立一些储存图书馆[9]。同年8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和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藏书建设专题学术讨论会”提出,应该逐步建立全国的或地区的、系统的储存图书馆,集中收藏剔除的书刊资料[10]。近年来,上海大学赵伯兴研究馆员等多位专家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系列成果对合作储存库建设做了大量的系统研究。合作建设、共享服务将是国内储存图书馆建设的大势所趋。
2基于图书馆联盟合作建设储存图书馆的可行性
2.1图书馆联盟给合作储存建设提供了组织与合作基础图书馆联盟作为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合作组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联合编目与公共OPAC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合作参考咨询、人员培训、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合作研究开发等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从本世纪开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广东网络图书馆、辽宁省高校图书馆联盟等都已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联盟组织,这些联盟已有的合作基础,为开展低利用率文献的合作储存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实践基础[11]。
2.2国外合作储存图书馆建设成果为国内实践提供借鉴美国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理事会(CLIR,The 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早在2003年就发表过关于区域高校合作建设储存图书馆的报告[12],报告中涉及北加利福尼亚图书中心(The Northern Regional Library Facility,NRLF),南加利福尼亚图书中心(Southern Regional Library Facility,SRLF),五高校储存图书馆(Five-College Library Depository),俄亥俄五高校联盟(the Five Colleges of Ohio),华盛顿研究图书馆联盟(Washington Research Libraries Consortium,WRLC),研究资料存取联盟(Research Collections Access and Preservation Consortium,ReCAP),俄亥俄南部储存图书馆(Southwest Ohio Regional Depository,SWORD),北卡罗莱纳图书馆服务中心(Library Service Center,LSC)等8个合作储存图书馆联盟。这些合作储存组织对成员馆的任务、储存制度、资金筹措、资源所有权、运营模式等都有合乎自身需要和实际的规定或操作规程,可以为我国建立区域合作储存图书馆提供借鉴。
2.3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合作储存图书馆建设提供了保障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通过多年的建设,高校图书馆尤其是本科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设备、技术、人员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联合目录系统、馆际互借平台系统、文献传递系统、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等变得更为快捷和实用,进一步推进了区域高校图书馆间的深入合作,也将为合作储存图书馆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
3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合作储存图书馆的基本策略3.1职能定位:以藏为主,共享服务
合作储存图书馆应以“合作储存、共享资源、聚合服务”[13]为基本职能定位。首先合作储存图书馆是以集中收藏低利用率文献为目的的图书馆合作组织,保存资源是其基本职能。储存库往往采取高密度的形式,对大量的文献资源长期的永久存放、集中存放。新建的储存库对建筑空间、储存环境、建筑通风、受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建设成本肯定比普通图书馆建筑更高,需要成员馆通力合作,在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共享资源。
另一方面,“书是为了用的”,合作储存只是手段,共享才是最终目的。图书馆将低利用率图书集中存放,一是为了“轻装上阵”,一是希望通过充分收集并保存利用率极低但具有潜在价值的出版物,以便在读者需要时提供给其他各类图书馆共同利用,作为普通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补充[14]。合作储存图书馆依赖图书馆联盟已有服务平台,通过联合公共目录查询系统、馆际互借系统或文献传递平台,实现资源在联盟内的服务,甚至可以将服务向社区拓展。由于储存库以收藏为主要功能,所以库房可以建在离市区较远,地价相对便宜的郊外,纸本文献一般可外借,读者可现场借阅,也可委托储存图书馆在一定时间(如24小时)内能将文献送达,但这种服务如果仅仅依赖于储存库工作人员来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要借助物流或快递公司的流通渠道,运输费用则需要读者承担。对于一些页数较少的文献(一般限定在20页以内),可以采用即时扫描等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这种即时的文献传递将逐步成为储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体部分。
3.2入藏标准:因馆而异,综合布局
我们所称的低利用率文献一般是指入藏后,被较少得到本馆用户群体的利用的文献。大部分的低利用率文献目前其价值难以判定,至少在本馆的用户群体内没有体现目前的使用价值。低利用率文献仍然是有利用价值的文献,一方面,由于各馆用户群体、学科设置与馆藏建设重点不同,此图书馆利用率低的文献,在彼图书馆可能还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从科技文献战略保障的角度说,仅仅根据文献的短期利用数据来做图书馆采编决策又是远远不够的,许多“睡美人”可能藏匿其中[15],其中可能不乏珍本或孤本文献;因此,去除那些确属知识老化、质量低劣的部分,低利用率文献一般应还具有一定时期内长期保存的必要性。低利用率文献的选取标准,各馆不一,必须要根据各馆用户群体构成、用户利用率等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图书馆联盟应根据各馆实际情况,综合布局,最终形成区域集中的低利用率文献储存体系。首先在建库初期,就要确定文献集中储存的复本标准,一般以收到的第一本或保存最完好的一本为惟一复本,文献入藏前对各馆申报数据进行查重,超过复本数的图书,可以拒绝后申报者入藏,或动员其将该部分文献捐赠给需要该部分文献的公共图书馆或图书情报机构。其次,不同载体类型的文献需要不同的储存设备和保管要求,在建库初期就应明确文献储存的总体目标,确切规定文献储存的年度范围、文献内容和载体类型。国外储存馆也出现过由于早期收藏目标不明确、导致建库几年后库房空间不够用的情况[16]。第三,要对入藏文献的所有权进行明确规定和说明。一般而言,为便于管理,成员馆不再对呈缴入库文献拥有所有权,但也可以允许成员馆在一定限度内保留部分文献的可取回权利。
3.3模式选择:集中为主,合理分布
美国大学储存图书馆的模式多种多样,但以地区合作储存图书馆,即在一定区域内由若干个图书馆联合建立、用以储存本地区各成员馆或本区域内各级各类图书馆送交的低利用率资料的储存图书馆为主流[17]。我国的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完全可以采取这种集中模式,在图书馆联盟业已形成的较为成熟的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更易在管理上形成统一性,对所有入藏文献集中管理,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专门工作人员,有专门的内部设施和运作资金作为支撑,有统一的平台提供文献服务,节约经费与人力资源成本,主要适用于地理位置相邻或相近的图书馆。
相对集中模式需要新建馆舍而言,近几年由于高校加强新区或新馆建设,不少图书馆都有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旧馆舍,可以改造和利用这些旧馆舍和富余空间,依据各馆学科与馆藏特色分布建立各具特色的储存图书馆,由这些分散的储存库,组成区域内的低利用率文献的储存图书馆系统。分布式的储存没有改变原有文献的所有权,适应了国内高校图书馆希望保持馆藏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更有利于发挥各馆的馆藏学科特色,适用于馆藏特色较为明显的图书馆之间的合作[18]。各个独立的储存库结合各承建图书馆的特点,按照学科或者主题特点对文献类型进行重新配置,构成特色馆藏,基于完善可靠的文献传递和服务机制,形成区域内分布式的特色低利用率文献体系。
3.4机制保障:深入合作,长远规划
良好合作机制的形成是合作储存图书馆建设成功的关键,合作储存图书馆可以利用图书馆联盟业已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克服不同高校图书馆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不断加强深入合作。可以由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教育厅)为主导,在图书馆联盟中成立区域高校合作储存图书馆建设专门委员会,委员会在对联盟各成员的文献资源现状、低利用率文献学科构成、文献出版时间跨度、责任分担可能性等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主要承担以下的协调与管理任务:逐步建立本区域内高校低利用率文献的储存标准,如低利用率文献的界定、文献外观要求、复本要求等;协助区域内图书馆之间通过交换和调剂部分低利用率文献以充实馆藏或形成特色文献库;建立成员馆之间的成本与利益分担机制,制订区域储存库管理与服务的相关制度与实施细则;通过多种形式对区域内文献储存库建设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等。
要保证图书馆联盟的储存图书馆建设顺利开展与可持续发展,除了制度与机制约束外,还应该制订长远的规划与发展策略。应根据图书馆联盟成员馆发展状况、成员馆的馆藏发展、联盟信息资源建设目标等提出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的中长期建设目标、重点任务与建设计划,为合作储存图书馆建设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玉婷,马建霞.低利用率资源的合作存储研究与发展现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0):15-19.
[2]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2010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EB/OL].http:∥162.105.140.111/courseInfoView.html?courseInfoId=689,2012-05-02.
[3]阳国华.从Commons到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与实践[J].情报资料工作,2007,(6):76-79.
[4]蒋万民.储存图书馆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1991,(4):9-12.
[5]林明.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保护体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21-26.
[6]图谋博客.密集书库资料辑[EB/OL].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49489220.html,2012-06-15.
[7]巩梅.储存图书馆的探索与尝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3):54-58.
[8]介凤,詹华清,赵伯兴.美国储存图书馆体系发展过程研究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1,(1):89-92.
[9]肖自力.储存图书馆刍议[J].图书馆杂志,1982,(4):27-28.
[10]全国藏书建设专题学术讨论会纪要[J].图书馆建设,1982,(3):12-13.
[11]张力,侯婷.基于图书馆联盟的我国地区性合作储存库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10,(3):42-44.
[12]Bernard F.Reilly,Jr.Developing Print Repositories:Models for Shared Preservation and Access[EB/OL].http:∥www.clir.org/pubs/reports/pub117/pub117.pdf,2012-05-15.
[13]张惠.合作储存,聚合服务:以纸本低利用率文献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1,(7):72-75.
[14]郑春汛,赵伯兴.基于分布式合作储存的特色文献共享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11,(1):34-36,41.
[15]武夷山.应提倡什么样的文献利用效益观[N].科学时报,2008-02-29,(5).
[16]谢春枝.大学图书馆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的功能要素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83-89.
[17]金旭东.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6:268.
[18]张海霞,赵伯兴,方向明.低利用率文献的区域性合作储存探索[J].图书馆建设,2010,(3):18-21,24.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数字型学术文献资源的“免费”服务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3-03-12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吉林省科技情报学会基金软科学研究子项目“基于数字吉林下的高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QH-12-0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高俊峰(1987-),男,助理馆员,发表论文4篇。
通讯作者:苏丽(1963-),女,馆长,研究馆员,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