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2013-04-29谢嘉宾

博览群书·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市场经济

谢嘉宾

摘 要:在计划经济时期,高校自办后勤服务模式,必不可少。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由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转变为基本由市场的供需( 市场机制 ) 来调节。在新的社会经济体制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三方面阐述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市场经济

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逐年增大,从1999年的643万人,到2012年的将至3400万人,短短十来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用几十年时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渴望及提高了全民的素质和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取到如此成功,与肩负着为高校教育、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可靠保障与优质服务的高校后勤工作分不开。

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背景

高等学校历来是大包揽形式的后勤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不能适应和满足學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弊端日益显露。一个高校,就是一个小社会。精力、经费、校园面积等投入不足,大部分院校都出现宿舍床位紧张、食堂就餐紧张、设备设施老化、水源不够、电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势在必行。

1999年11月3日第一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李岚清副总理在会议上明确指出了"当前影响扩大高等教育发展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是后勤设施问题,这也是影响扩大高校招生最主要的制约'瓶颈',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出路,也还是在于加速高校后勤体制的改革"。李岚清副总理还指出:"我希望在这次上海会议以后,在全国兴起一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潮,从根本上解决后勤体制不适应、设施落后的状况"。上海会议尤如一股春风吹遍全国各高等院校,从此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二、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2.1 产权理论。现代西方产权理论认为,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有市场、企业管理和政府直接支配3种,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在于3种方式的合理界限,使总的交易成本降至最低。所谓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进行谈判以及经常性契约的费用。任何一种体制、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都要付出一定的交易成本,即使在同一社会制度下,由于体制不同,交易成本也会明显不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为没有正确的价格信号及标准来度量高校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所以交易信息和监督合同执行的成本都相当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较规范的市场交易方式得到确立,价格开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市场供给和需求,交易成本大大降低,高校后勤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相应服务随之容易。同时,高校后勤低效率、高成本的特征逐渐凸显,当两者之和渐渐超过不断下降的市场交易成本,因此,通过改革,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服务的体系中,打破高校关起门办后勤的单一模式,建立新型的社会化后勤管理,综合社会和各高校资源,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得交易成本降至最低,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无疑有其必然性。

2.2 经济学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经济学理论让我们知道,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与资源稀缺矛盾处处存在。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国家提出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改革背景是整个社会的 “大后勤”改革。长期以来,改革高校关起门的后勤,用经济学观点来看,旨在解决优化资源配置问题,且这种发展具有长期性,我们应当注重提高“实效性”,既要满足需要又要降低成本。

三、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正处在变革的高校后勤,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形势,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后勤管理社代化新模式,对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全国高校后勤现状及特点分析,大致可分三种发展趋势。

3.1 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从高校行政建制中剥离出来。发达国家的高校历史悠久,管理经验丰富,后勤管理社会化较之我国而言,可谓之历时甚久。它们形成特色而又灵活的后勤管理体制大致可分为高校直接参与、专门机构负责、自办与引进结合等三种类型。因此,也给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社会化提供一定的借鉴。各高校将后勤与学校规范分离,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后勤集团,按照企业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对于后勤资源,可采用有偿使用(股份、合作)或无偿划拨(零租赁)等方式转交后勤实体,对学生宿舍、食堂等后勤基础设施的维修给予一定的资金帮助,使后勤实体在社会化初期能较快完成实力积淀。在“产权”问题上,推行后勤股份制公司的运行模式,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与学校的关系是公司与第一大股东的关系,集中力量,使得后勤资源得到最优质的优化配置,形成大服务、大市场、大生产、大经营、大后勤的联合体。

3.2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呈产业化发展。多年的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实践说明,高校后勤要实现社会化,就必须要走产业化道路,完成事业型向产业型的转变。只有产业化才能消除高校后勤机构臃肿、员工积极性不高、营运及财务管理成本高等弊端。高校后勤实行高校物业管理,由领会教育方针、具有物业管理资质的公司作为高校后勤管理的载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全成本核算、实行专业化管理,以专业化的管理来满足高校对后勤保障体系日益增长的需求。

3.3 高校后勤社会化将呈现强强联合、向规模效益发展。现有的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可以参与市场竞争,探索有利于提高后勤保障水平、竞争能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逐步建立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的保障型服务体系,与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接轨,增强高校的后勤保障能力,培养和发展一些能跨部门跨单位的、有较好市场竞争力的后勤服务中心或集团。类似于学生公寓建设及管理,由区域性大后勤集团行业化与专业化管理,可以发挥高校的人才技术优势,提高利益,降低成本,实现高校资源共享。

四、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工作重点

后勤管理社会化涉及到后勤服务供应、组织及管理体制。后勤服务组织主体化是关键因素,必须对外培育好市场,对内搞好机制,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高效精干的领导班子;二是建立科学的,与社会市场互动的高校后勤管理机制;三是建立人力、物资调剂机制。

参考文献:

[1]鲍田原.积极推进高校后勤改革[].高等教育研究,2001,5.

[2]施凤江,周滨,陈五星.市场经济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杨瑞龙.现代企业产权制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魏杰.现代产权制度辨析[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侯光明,冯序鹏等.中国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论丛[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陈存根,胡致本.思考与探索-陕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理论篇[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社会化市场经济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