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还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
2013-04-29赵宏玉
赵宏玉
幼儿教育是人类的启蒙教育,幼儿阶段是为幼儿奠定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我们应该及时更新教育观、儿童观,帮助幼儿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理解幼儿、解放幼儿,使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不要让幼儿在约束、枯燥、模式化中度过一个灰色的童年,要让幼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还幼儿一个充满欢乐、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
我们常说孩子是幼儿园的主人,是活动的主人,但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感到自己是主人,甚至在他们最喜爱的主导活动——游戏中也有这种感觉,因为在游戏中教师给他们增加了太多的任务。这使人更加怀念小时侯村边田头、巷口庭院里那些自由自在的游戏。为什么有这样的想念呢?记得有这样一个情景让我深深感动:那是在一个游戏课下,我正在准备下节课的所需用品,无意间看到孩子们正在非常投入地表演一家三口的场面:爸爸、妈妈正在吵架,孩子在一旁哭,那口气、那神态简直没说的。我就想为什么在我组织的游戏中,孩子没那么投入呢。我简单分析了一下:首先孩子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有些不好意思,而在某个角落,他们认为没人注意,所以演得非常投入。其次我在游戏中给他们的任务和问题多,幼儿想得太多就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而在他们的游戏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这样的场景使我不断思考:怎样才能让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度过自己欢乐的童年呢?
经过反复的思考与实践,我发现最重要的就是先还给孩子自由,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模仿社会活动。由于教师过于担心幼儿的安全问题,总会认为集体活动安全、易管理;相对的自由活动危险、易出事,教师生怕孩子跌倒摔伤不好向家长交代。这种焦虑心态导致教师不敢放手让孩子去玩,不敢让他们单独完成稍有难度的自由活动,于是用各种要求把孩子框住,规定孩子在游戏中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我做了一次大胆的实验,先是在室内进行的,让孩子自由找伙伴、分组,准备了充足的玩具,让幼儿自由选择然后怎么玩都行,我不参与,在旁边当作什么都看不见。起初幼儿还以为我在偷看他们,总观察我在干什么;后来戒备心理没有了,玩得特别开心,他们模仿的那些社会活动简直太逼真了。这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人们的实践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大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态度,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他们把所看到的事物反映到游戏中去,符合了幼儿好学、好动、好问、好模仿、好游戏的年龄特征,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各种事物的性质、作用和关系,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事物,同时也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幼儿天性喜爱游戏,一方面是游戏的特点所致的,因为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种活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促进幼儿追求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并获得发展。游戏不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促进幼儿对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它是教师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教育。所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愿望,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由游戏,可取得最佳效果。
游戏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经历过的,请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呆板地玩,要让他们自由地玩,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在游戏中探索求知。幼儿从事游戏,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由于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的要求,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所以他们才能主动去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他可以自由地充分活动,从中得到快乐并有所发展。在幼儿游戏中自愿和自主是重要条件,游戏的形式、材料以及游戏的开始、结束都应由幼儿自己掌握,按照他自己的意愿、体力、智力来进行。正因为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所以才使得幼儿在游戏中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反之,如果游戏失去了自主性,一切由教师来精心安排、组织、引领,变成幼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地参加游戏,担任某一角色,就失去了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所以,只有充分尊重幼儿的心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才是真正的游戏。
总之,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智力、加深和丰富幼儿知识的有力手段。高尔基曾经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让我们为幼儿提供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在游戏中还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