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应用
2013-04-29谢炳华
谢炳华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背诵的唐诗宋词、英文单词及概念定义等知识,经过堂上练习、测验、段考、大考和会考、高考等,几十番征战之后,依然不能像我们游泳、骑自行车那样长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还给老师”。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那些“二手”的知识没有经过我们的身体力行,其印象不可能深刻,而游泳、骑自行车等技能的获得,是我们经过体验所得的,已深刻的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因此,充分认识体验式教学的功能并在教学中积极地开发应用,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物理情境体验
物理情境体验,就是通过创设多姿多彩、逼真生动、富有启发性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物理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一种教学手段。物理情境体验过程不但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平台,而且是学生获得丰富情感态度的平台。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及知识特点创设不同的物理情境,不但能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体会教学内容,还能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起学生的情感感染和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脑去想,用心去感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如在讲授“大气压的存在”内容时,学生对书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描述存有怀疑,不少学生很难想象大气压能有这么大的能耐。因此,可以在课堂上开辟出空地,让学生重现出当时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情境。最终每边要4位男生用尽全力才能把半球拉开,学生心中对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信性的怀疑及对大气压存在的怀疑也一扫而光了。
2. 感官知觉体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引起学生感官(视、听、嗅、触觉)的知觉,将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学生通过感官体验,引起感官的强烈感受,这种感受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印象深刻,很难被遗忘。学生还能够将感官体验中得到的各种感受广泛应用于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中,使感受与理论相结合,从而丰富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为解决复杂多变的物理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安全用电”的教学中,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历,对短路引起火灾和高压电的危险性不够重视。在课堂上,可以播放一段高压输电线短路起火的视频,那种火花四溅的视觉场面给学生以极大的震撼,让学生们体验到短路时电流过大带来的危害,加深了他们对安全用电的认识,达到很好的教育意义。
3. 实践操作体验
实践操作体验是通过让学生从事一定的动手操作活动来获得丰富体验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鲜活的实践操作活动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操作中趣味盎然地感知有关物理知识,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当然,在学生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辅导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讲授骨传导知识时,由于学生一般没有“骨传声”的直接经验,为此,可以让学生用耳塞堵住耳朵,把震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牙齿、前额、耳后的骨头上,学生会发现,即使堵住耳朵,也能清晰地听到音叉的声音。有了骨传声的直接经验之后,为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固体传声及液体传声消除了认知障碍。
4. 科学探究体验
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探究出来的。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理解科学的本质,还能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如在做“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先猜想水沸腾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并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然后按制订的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把所得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下来。每个实验小组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之后,基本能得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的结论,个别学生还发现不同的实验小组测出的水沸腾温度有些微差别,学生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少发表了精辟的发言。由于经历了整个探究实验及讨论的过程,学生对“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的知识点记忆及理解十分深刻。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