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教材内涵,为学生打开有效学习之门

2013-04-29赵志美

师道·教研 2013年7期
关键词:边线周长习题

赵志美

现行教材基本上都是通过游戏、对话、表格、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结论,只有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提示和建议,在教与学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和交流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读懂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难度。在课堂的时间内,教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做些什么,怎么做,都直接影响着学习的内容、形式、效果。可以说,读懂教材是课堂有效学习的起点。那么教师该如何深入阅读教材,将教材隐含的隐性知识充分挖掘出来,使教材资源得到充分运用,为学生打开有效学习之门呢?下面以《认识周长》为例,谈谈笔者的探索与思考。

一、读懂编者的意图,明确教学目标

特级教师沈重予说过:“教材上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例题中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因此,读懂编者的意图,明确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如《认识周长》一课,教材呈现顺序是主题图 ,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面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最后是实践活动。这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建构周长这个数学概念,也是学生学习各种周长计算的基础。编者的意图是学生通过丰富的表象正确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探索出各种图形和实物周长的测量方法和计量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周长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体验周长的实际含义。因此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 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学习活动中,认识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挖掘主题图资源,动态演绎重难点

教材往往通过主题图的画面场景来呈现教学内容,很多老师只是把主题图简单处理,把它作为情景创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就完成主题图的功能。其实,主题图是获取丰富的素材和信息的主要来源,它指引着学生的探究方向。如上图的情景中的两句话是关于周长概念意义的阐述。在这里教师要挖掘主题图的资源,读懂方法提示语,把主题图的情境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一周和图形‘一周的长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时可以先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小蚂蚁爬过一周的轨迹,让学生看一看,初步感知‘一周; 接着让学生描树叶和图形的边线,建立丰富的表象,直观体验周长的意义;然后安排“摸一摸,找一找”的活动,让学生在摸物体边沿的过程中获取直观感,进一步感受周长;最后让学生在“量一量”的实践操作活动中深化对周长的理解。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自然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动态中突破了重难点。

三、读懂练习题的编排,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成员朱德江老师说过:“读懂每一道习题,就要想怎么解决?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因此,教师要仔细揣摩、深入挖掘习题的基础性、拓展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多解性,用好每道习题,引导学生做数学,使教材资源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使学生知识得到深化,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如《认识周长》中的练习:第一题是用彩笔描出图形的边线,这道题其实就是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直观体验周长的意义。有些孩子可能会把车的轮子都画上边线,因此,教师最好不要只是简单展示学生的答案,而是要从学生的画法中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周长的意义。第二题量一量、算一算基本图形的周长,这道题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初步获取计算周长的方法来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无论学生运用哪种方法,都应予以肯定,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三题是一道拓展题,学生判断每组图形的周长是否一样,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边线周长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海岸水边线提取方法在GF-2卫星影像中的适应性研究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巧算周长
认识足球(六)
突破矩形上边线买入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