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自卑心理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2013-04-29余硕鹏
余硕鹏
在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多彩,但作为教师的我也发现在现在的科技信息的年代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学生。
若干年前,我带着不舍的心情送走了六年级的毕业生,自己又迎来了新一届的一年级新生的任务。看到这天真的孩子们,感觉自己也变成了孩子。那一年的一年级(2)班,有一个学生特别让我头痛!他不听从老师的教育,每次犯了错误都很会为自己解脱,把事情推到别的同学头上,要么就说自己有病控制不住自己,拿自己的病来做借口。这个孩子也伴有自怨自艾、 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对老师不敬重,行为举止没有礼貌;不讲究卫生,经常把自己的衣服、脸、课桌弄得脏兮兮的,连搞卫生的阿姨都厌烦他经常在教室地板、走廊上弄得到处脏。经常情不自禁地过分夸大自己的缺陷,甚至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许多弱点,还总爱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不能冷静地分析自己所受的挫折,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过失,不能认真地思考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也不能客观地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致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失去自信心,对那些稍加努力完全能够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在美术课上更是如此,从不喜欢在纸上画,就喜欢到墙壁上桌子上乱画,要不就上着课随便就跑出教室,在操场上乱跑。这孩子有这些自卑情绪,如果让其日积月累,变成一种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那么就会给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在现在当代教育中,这样的学生还真不少。
那么,如何面对美术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如何帮助他们在心理上给予健康指导,让这一部分学生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接受美育,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之一。
现在的学生攀比的情况比较严重,使得一部分学生很容易有自卑的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一般是由于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原因使自己在某一(几)方面受到挫折和打击,使自己的心理和自尊受到一定的压抑,便在内心中为这种压抑而痛苦和自卑,使自己不敢在下一次同样或类似的活动中表现自己,类似的挫折几次循环重复,从而加重了心理上的自卑,并导致自卑心理的形成,并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障碍。
对这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为了能给予他们帮助,让他们走出自卑,教师要多关心他们,并在这方面做一些积极的探索。
从日常生活开始,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自卑心理来自于哪个方面,通过与他们聊天从而了解他们的情况如家境、学习成绩、容貌、身体素质等方面,看看他们在哪方面存在自卑的心理。作为老师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多给机会他们表现自己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对自己有重新的认识。经过与家长交流后,了解了该生以前的一些情况:在家里,他父母忙于工作,平时很少进行管教,以至于养成了他现在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为了争取其家长的配合,还跟各科老师曾多次跟其家长面对面交流,共同分析该生目前的状况以及应对措施。其家长的意见是:他们尽力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了能让家长及时了解该生在学校每一天的表现,方便家长在家针对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教育,每天下午都给家长汇报该生一天来的各种表现。在学校里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给他们多一点爱,多一点浇灌,使他们和其它幼苗一样,能茁壮成长。沟通师生的感情,密切师生的关系,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有利于教师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能使教师更加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也有利于教师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对这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给机会让他们去发现自己优秀的一面,清除自卑的心理,树立自信心。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要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要及时抓住其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并以此为突破口,激发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就能使他们对自己做出新的认识,从而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语言流露出对学困生的肯定,让他们知道教师在深切地期待着他的成功,让他们把教师的期待化作巨大的动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美术是一种美的艺术,不仅仅局限于绘画领域,更应该是一种美好生活的发现,让教师们充分发挥其学科特点,面对这些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多给机会他们表现自己,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