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万岁”口号背后的众说纷纭
2013-04-29吴志菲
吴志菲
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境内马山东侧的斜坡上有块巨幅植物标语“毛主席万岁”,曾被世界吉尼斯大全上海总部命名为“植物标语‘中国之最”。据了解,“毛主席万岁”这块植物标语栽植于1959年,由100多万株柏树组成,南北总长764.8米,占地总面积276.9亩,平均字高235.2米、宽142.6米、占地50亩。近观苍松翠柏,青山掩映;远望字体苍劲,气势恢弘。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这5个大字依然青翠、清晰。“毛主席万岁”这个口号是人民的心声,曾经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伟大领袖的良好祝愿和衷心爱戴。“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中国人曾手执毛主席语录本,振臂高呼过“毛主席万岁”,尽管一句朴素的语言曾被政治野心家利用过,但充分表达了广大民众对毛泽东的无限热爱和深情。
到底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
曾有报道称,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是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
1949年3月,黄炎培在中共秘密组织的帮助下,辗转到达北平。当天晚上,刚进北平西郊的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又单独设晚宴招待黄炎培,两人畅谈时局直到深夜。这是其他人士没有得到的殊荣,黄炎培心潮澎湃。到第三天,时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口号:“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另一种说法是,根据李雪峰(“文化大革命”初接替彭真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回忆,在1966年4月“第二次杭州会议”受到点名批判、知道自己即将下台的彭真,在5月11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曾愤愤不平地说:“谁是第一个喊叫‘万岁的?是我!”由此,证明彭真是第一个喊叫“毛主席万岁”的。学者王春瑜指出:“彭真说他是第一个喊万岁的人,显然是情急之下企图标榜以自保的无谓之举。其实,他不可能提供证据证明他是‘第一个。”
也有文章称,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文章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谈判,期间,蒋介石曾6次高呼“毛主席万岁”。
中国台湾媒体人张友骅说:“那天,站在台阶前迎接的蒋介石一见毛泽东走进官邸,就一连高喊了3遍‘毛主席万岁!”蒋介石日记里面也写道,他说他很佩服毛泽东——以毛泽东那样大的烟瘾,居然在跟他对谈的8个小时里,没有抽一根烟,这个让蒋介石着实“吓了一大跳”。
文章最主要的根据是1945年10月9日《大公报》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报道:“……昨晚张(治中)部长又一次大请客,6时3刻,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位先生到了,立刻引起了全体注意……”报道中写道:张部长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他的“忠实的报告”,就请毛泽东先生发表演说。毛先生从容走近扩音机,首先感谢各方面。毛先生接着说:“和为贵”,只有和,才能求得双方的一致。“和”是最大多数人的愿望。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富强,是我们今后的方针,我们要用统一的国家迎接新局面。“可是困难是有的”,毛先生说到这里兴奋极了,“我们不怕困难!各党派不怕困难,中国人民不怕困难!我们要在蒋委员长的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立独立、自主、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鼓掌)毛先生更郑重声明:“我们的合作,是长期的合作。所有的困难都会打消!”最后毛先生大喊:“新中国万岁!”毛先生在高度的热情中,结束了他的演说。毛先生的话音一落,蒋委员长就咆哮般地大喊道:“毛主席万岁!”连喊3次,回赠毛泽东。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没过多久,就发生国共内战,毛泽东的‘和为贵的愿望都在炮火硝烟中被粉碎了。”
有关蒋介石首喊“毛主席万岁”的文章一经发表,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还引发不少评论:“毛泽东的死对头蒋介石对他的才华能力也是敬佩有加,自愧不如”;“抛开政治的因素,英雄惜英雄,蒋介石高喊‘毛主席万岁也在情理之中”。也有人认为:“这是蒋介石发自内心的呼喊。尽管他与毛泽东势不两立,但毛泽东光辉的思想、超群的才能、过人的谋略、高尚的人格、宽阔的胸怀、超凡的气度,足以让他为之倾倒,颇有‘不打不成交,不打不相识的味道。” “蒋介石这既不是作秀,更不是调侃,也不是应酬,是他由衷的呼喊。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和雄才大略确实让他折服。”也有人认为不可思议。
中央档案馆助理馆员梁琨则认为,蒋介石6次高呼“毛主席万岁”纯属误读!她查实《大公报》1945年10月9日第2版中间位置以《团结谈商大部协议》为标题,的确刊载有张治中设宴的消息。被邀者除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之外,还有“党政军文化新闻各界”。文中不仅没有说蒋介石喊“毛主席万岁”,甚至未提及蒋介石是否出席此次宴会。梁琨进一步查证张治中的回忆文章,其对这次宴会有详细生动的描述,但亦未提到蒋介石出席;《毛泽东年谱(1893-1949)》对10月8日毛泽东出席宴会的描述,也没有提到与蒋介石一同赴宴。梁琨据此认定,蒋介石出席这次宴会并高喊“毛主席万岁”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红岩革命纪念馆根据档案、书刊材料编的资料集《重庆谈判纪实》,其中详细收录了《新华日报》、《大公报》、《新民报》等多家报纸对毛泽东、蒋介石会谈情况的报道和当事人的回忆等。根据对现有资料的统计分析,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共会面11次,同时在公众场合出现仅3次,分别是9月4日的庆祝抗战胜利茶会、9月5日的国民党中央干部学校茶会和10月10日的“双十”国庆招待会。这3次公开露面,重庆《新华日报》、《大公报》等仅发了简短消息,会面情形无详细报道。其余8次,都为小范围高层会面,史料记载极为简略。梁琨认为,小范围会面的场合、气氛不适宜喊口号,因此即便没有报道,也可以想见不可能有蒋喊“万岁”之事。由此可以判定,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6次喊“毛主席万岁”的说法毫无根据。
梁琨还根据更多的资料分析,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不仅没有喊过“毛主席万岁”,对毛泽东不存在“英雄惜英雄”之情,而是始终表现出既敌视、藐视又忌惮的矛盾心态。梁琨说,处于这种心态之下的蒋介石根本不可能在公开场合高呼“毛主席万岁”。
历史文献中“万岁”记录的是是非非
口号往往是人们表达感情心绪的特殊语句。即兴呼喊“毛主席万岁”也是这样,现在已经很难确证它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最先喊出来的。
据考证:1939年7月20日下午,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在延安的中央政治局领导全体出席。7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第4版用整版篇幅刊登了记者叶澜写的题为《万人庆祝中庄严热烈举行了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的详细报道,其中记录了群众呼喊“毛泽东同志万岁”的情况。毛泽东在这次大会上作了简短的讲话,记者引述了其中的要点,并用以下文字结束了对其讲话的报道:“最后,以含有重大意义的‘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两语作结。全场报之以热烈的掌声,并高呼‘女大万岁!‘毛泽东同志万岁!”
《新中华报》的前身是《红色中华》报,后复刊也为《红色中华》。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许全兴在1939年2月22日的《新中华报》发现,该报报名右侧为毛泽东头像,并配有“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说明,左侧为毛泽东有关抗战的语录。他说,由此看来在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上高呼“毛泽东同志万岁”的口号并非偶然。
另据查证,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吴满有等劳动英雄在给毛泽东的献词中也喊出了“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据考证,当时来延安参加大会的劳动英雄们深感自己过去是被人看不起的穷苦人,现在翻了身,成为光荣的劳动英雄,非常感激毛泽东、朱德和共产党,于是他们纷纷给毛泽东发出献词。其中,延属分区劳动英雄吴满有、赵占魁、申长林、杨朝臣等45人在给毛泽东的献词中喊出了“毛主席万岁”的口号。1943年12月1日的《解放日报》刊登了这个献词。中直、军直等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给毛泽东的献词中也有“我们要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字句。
或许在那时这一口号在人民群众中已广泛流传。在党的文件中也开始使用。例如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上,朱德作军事报告,报告结束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同志万岁!”周恩来在讲话的结尾也高呼了这两句口号。党的七大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当年5月14日,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高呼:“我们党的领袖、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导师——毛泽东同志万岁!”
七大期间发来的贺电中,晋察冀分局“敬祝我党领袖毛泽东同志健康!”关中分区、晋绥军区部队高呼“毛主席万岁!”晋察冀分局直属机关的党员高呼:“毛泽东同志万岁!”华中分局直属机关称颂“我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已成为全中国人民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导师和救星”。6月1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党的伟大的英明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
在称颂“万岁”面前,毛泽东曾说:“人家喊‘万岁,我说我52岁。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什么‘万岁,但总是引出一个任务来,即还要前进,要再长大一点。”这表明毛泽东在“万岁”声中的清醒,表明了他的谦虚谨慎和自我激励。
1946年7月1日的《解放日报》社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5周年》最后写道:“让我们高呼: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中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的救星毛泽东万岁!”
考证“第一人”不仅难度大,而且极不现实,几乎不可能得到论证。于是,有人将考证的范围加以限制,缩小为是谁最早正式提出“毛主席万岁”口号的。所谓“正式”,意指不是群众或基层组织自发地喊,而是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或通过党的文件正式提出的。
毛泽东的前秘书李锐在2003年11月13日写《如何看待毛泽东》一文送到美国哈佛大学,参加12月上旬举行的纪念毛泽东110周年诞辰座谈会作为书面发言,其中提出:“1950年颁布的‘五一节口号 ,最后一个‘毛主席万岁是他自己加上去的”。
对于这一说法,学者王春瑜曾专门致电李锐,向他请教。李锐在电话中回答:“1981年5月,中央在讨论中共第二个历史问题决议时,朱老总的秘书陈友群发言说,1950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成立了办公室,他参加了,拟了几条庆祝五一节的口号,报请毛主席审阅,毛主席看后,提笔加了一条口号:‘毛主席万岁!陈友群的发言,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写会议简报,我看这个情况很重要,特地将这期简报,保留了一份,现在还在我手中。”
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张素华曾查阅过1950年《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的原始档案。从这份档案可以看出,《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的初稿是胡乔木的笔迹,说明是胡乔木起草的。胡乔木起草的初稿拟出 “五一口号”共35条,最后两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毛主席万岁!”张素华介绍说:“这份档案至今保存完好,16开,共5页,全文竖写,字迹十分清晰。”
当年,胡乔木起草后,将初稿送刘少奇审阅。刘少奇对其中的第9条、13条、16条、17条、19条、22条、25条、29条、31条、32条、33条、35条作了具体修改,并删去第34条“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其中,刘少奇将第33条“中国共产党万岁!”修改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胜利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万岁!”将第35条“毛主席万岁!”修改为“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刘少奇修改后,于4月18日将修改稿报送毛泽东。原始档案第1页的右侧写有刘少奇的请示:“毛主席:此件请审阅。如可用,请交尚昆印发政治局各同志。”
看过刘少奇送审的 “五一口号”修改稿,毛泽东4月21日对其中的3条作了修改:一是将第14条中的“坚决贯彻劳资两利、公私兼顾的经济政策”改为“坚决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二是将第19条中的“不动富农财产”改为“不动富农的土地财产”;三是将第24条“台湾、西藏和其他待解放区的人民,努力协助全国解放事业的完成”改为“台湾、西藏和其他待解放区的人民,准备一切可能条件,配合人民解放军的适时进军,解放自己,完成统一!”其他地方没有改动。
按照惯例,这份文件还要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才能正式发出。因此,毛泽东改完之后,又在标题《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的下面加了一个括号,在里面写了“草案”二字,并在这份档案第1页的上方批示:“尚昆印发。印发政治局各同志及乔木、陆定一、陈伯达、李立三、聂、薄,星期三讨论。”随后,杨尚昆就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在这一页的左上方批示:“乔木同志:请印20份。”
在这份档案上,胡乔木起草用的是钢笔,刘少奇批改用的是毛笔,毛泽东批改用的是铅笔,因此完全能够区分什么地方是谁修改的。
毛泽东说的“星期三”是1950年4月26日。至于会议是如何讨论的,没有留下文字材料。《人民日报》后来公开发表的“五一口号”,由34条增加到了38条。增加的4条是:“向全国为人民服务的知识界致敬!”“全国各界人民共同努力,协助人民政府救济灾荒!”“在土地改革已经完成的地区,迅速发给土地证,巩固人民的土地所有权,努力进行春耕!”“全国各民主阶级和各民主党派团结一致,努力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最后两条发表时仍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胜利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与刘少奇修改的一字不差。
由此看来,毛泽东在“五一口号”中自己加上“毛主席万岁!”并非事实。(题图为位于济南市马山镇镜内的世幅植物标语“毛主席万岁”)
(责任编辑:胡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