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外交”增进中美抗日友谊
2013-04-29邵铭煌
在1942年1月5日出刊的《时代》杂志自然科学专栏中,以《护送熊猫》为题介绍了一段文字:这两只婴幼大熊猫自重庆搭飞机到马尼拉,再乘船至夏威夷,经过一段危险旅程后,于上星期安全运抵旧金山。途经有日本潜艇骚扰攻击的太平洋而首抵西海岸。它们是去年夏天在中国内陆严冷的山中被捕捉,作为蒋介石夫人答谢美国援华联合会义举的赠礼。
同月12日,《生活》周刊也以《婴幼大熊猫在白朗克斯动物园初次露脸》为题,并列为该周五个主题事件之一,且刊登一幅倚门而坐若有所思的熊猫照片,加注说明:“一头婴幼大熊猫,为中国政府赠送美国孩童的两头之一,在白朗克斯动物园初次露脸。”
此时距珍珠港事件发生不过一个月。美国两大杂志不约而同简要报道中国熊猫的消息,有意无意间传播中美两国共同勾勒的一幕和善画面。透过熊猫可爱形象,让美国人更了解中国的抗战,同情中国人民处境,进而乐意伸出友谊之手。
“本度拉”的灵动
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是受美国政府支持的一个民间团体,于中国抗战后在美国发起救济中国难民运动,提供中国医疗器材、药品、食品及现金等各方面援助。
为表示感谢,宋美龄决定赠送一件珍贵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表达感谢之意。正当她与宋蔼龄思索物色礼物时,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美国新闻,是关于纽约白朗克斯动物园仅有的一只名叫“本度拉”(Pandora)中国熊猫的死讯。美国人民为之悲痛不已,舆论也发表专文悼念。两人灵机一动,赠送一只珍奇的中国熊猫,就是最理想的礼物。
于是,宋美龄一面通过外交途径向美方传达这项决定,一面积极寻觅合适的熊猫。美方得知中国将赠送熊猫的消息后,十分兴奋。1941年9月23日,美国动物学协会决定派会长约翰·蒂文飞往重庆,代表白朗克斯动物园接收。
“重庆之蛙”鸣万里
1941年11月9日,宋氏两姐妹代表国民政府,在广播大厦主持隆重仪式,宣布以熊猫为国礼赠送美国,赋予熊猫亲善大使的国民外交意涵。美国驻华大使高思代表美方出席赠送典礼。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同时播出赠送仪式实况。
当时重庆有两个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这两家电台把中国政府的声音通过电波传送全世界。许多关心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通常都是从国际电台广播中收听到讯息。日军一再进行针对性的轰炸,该电台均能安然如故,鸣放不止。日本不能忍受又无可奈何,故谑称之为“重庆之蛙”。
宋美龄在广播中向“美国的朋友们”对中国表示的种种善意与同情致谢。随后,她用亲身经历,展现中国艰苦抗战的精神,但面临物资缺乏的困境,寄望得到美国进一步援助。她相信美国与中国是站在同一条正义战线的,其柔性诉求、不卑不亢的态度,及熊猫魅力已打动美国人心。
敦睦邦谊的礼物
1941年11月14日下午3时,美国专使蒂文携带着宋氏两姐妹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赠送的一对熊猫飞离重庆,辗转经香港、马尼拉、夏威夷,于12月30日抵达纽约,这无异送给美国人民一份特别的圣诞礼物
当年,宋美龄、宋霭龄宣布赠送美国一对熊猫,就在日本偷袭夏威夷珍珠港海军基地之前一个月。此时,日本玩弄外交手腕,佯称磋商和平,与美国政府虚与委蛇,实为掩护军事突袭计划与行动。而中国政府则正积极张罗熊猫运送事宜,藉以感谢美国人民热情协助救济的友情。凑巧的是,运送途中,珍珠港事件爆发。载运“中美”、“班达”的船只,幸运避过战火。炮弹与熊猫,形成极鲜明的对比。虽缺乏具体证据说明两只熊猫对促进中美邦交产生多大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中国抗日战争出现新形势。中国熊猫赶上这个新机遇,以亲善形象写下抗战史上赏心悦目的一页。
摘自《百年潮》邵铭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