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学习心理指导
2013-04-29李文辉
李文辉
作为班主任,其职责是要对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负责。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学会利用心理学知识,给学生在学习的动机、方法、成败归因等方面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障碍,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一、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潜能,确立明确的学习动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若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潜能,往往会由于偶然的失败而误认为自己天生就笨,因而忧心忡忡,自暴自弃,失去学习信心。因此,班主任必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了解自己学习的独到之处和需改进之处,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信心倍增,确立良好的学习动机。
从事任何活动都要有个明确的志向和动机,在强大动机的驱动下,才能持之以恒,最终实现目标。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部过程和内部动力。就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一可以推动他们的学习活动,激活学习积极性;二可以帮助他们将学习活动定在一定的目标;三可以帮助他们维持和调整学习活动,使之坚持的学习活动不断得到强化。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家境和性格特征,为学生寻找不同的内驱力,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志向和较高的动机水平。比如,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总爱说:“我长大了不靠父母,要靠我自己去开创未来。”我们就可以因势利导地告诉他们:“父母能给你钱财,给你优越的学习条件,但知识是一定要自己去获取的,没有知识的人是真正的贫困者。”总之,远大的志向早确立比晚确立好,动机强比动机弱的人学习效果好。
二、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归因理论认为影响个人成就行为的成败归因有四类:即能力、努力、作业难度和运气。其中,内在因素是能力、努力。当个人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时,个人的情感反应最为强烈,即当个人将成功作内在归因时,自尊感会最强,当他将失败作内在归因时,羞耻感也最强烈。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引导学生正确地把学习的成败归因到能力、努力等内在因素,将有助于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完善。
例如每次考试结束,教师、家长和学生不能只看分数就完事,而应该通过分数判断这个学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原因何在。成功的经验要坚持,失败了也要好好总结。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由成功和失败交替而成。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做实验失败了200多次,有人问他的感受,他说:“至少我知道有200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所以要学会正视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寻找道路。一般来说,对于成绩好或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可归因于勤奋努力和方法正确这些原因,从而使他们能再接再厉,日后取得更大成绩。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可归因于缺乏努力,使其内心出现内疚之情,知道学习的艰难而应更加努力地去奋斗。若是虽经努力,但成绩仍不太理想的学生,可归因于缺乏更大的努力和学习方法欠佳,可使这些学生更刻苦更努力,同时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总结,善于总结,才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尽快摸索到一条适合自身的成功之道。这种归因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形成认识失败、面对失败、不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以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我调控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强化学习责任心,使学生有能力为自己设定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能较好地运用多种类型的知识按可行性控制过程去制订学习计划,挑选实施这一计划的方法。当然这一过程还要实行自我调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应关注学生掌握好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要让学生敢于尝试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记忆如何理解,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及时地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调整不断充实,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就能按掌握的学习方法科学地利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