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金融公司面临模式之困

2013-04-29文清

创新时代 2013年7期
关键词:金融公司贷款消费

文清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银监会已决定不再扩大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范围。如果消息属实,则意味着除了先前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四地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之外,政府将不再发放更多牌照。不仅如此,现有消费金融公司跨区域经营、快速扩大业务规模的愿望恐怕也要落空。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在中国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一方面,相关政策期望落空;另一方面,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生不逢时、先天不足,既与银行信用卡和个人消费贷款存在重叠,又面临电商发展冲击,还被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等多种融资模式多面围堵。

模式之困

对于近日业界传得沸沸扬扬的“上层或已决定不再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消息,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人士多不置可否,亦有消费金融公司仍认为在未来一两个月内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在政策会有所变动。但另一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则分析认为,实际上在去年11月一次有关消费金融的论坛上,监管层的表态已有短期内不会改变监管政策之意。

据称在该论坛上,相关监管机构人士表示,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的初衷是希望在小额、分散、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贷款业务中取得更大的发展。但目前有的公司还存在着尚未脱离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经营思路,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存在单笔贷款大额化、产品类银行化和特色化不足的问题。

“试点公司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加紧学习引进消费信贷专业营销和风险技术,加大产品创新研究,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该监管机构人士称。且现场另有监管部门人士较为含蓄表态,目前消费金融公司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距离那次论坛也就半年左右的时间,目前的思路应该没有改变。”上述消费金融公司人士认为,目前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探索模式,在模式未成熟之前,监管层进一步放开试点可能也没办法向上层交代。

据称,此前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唯一的一家外资消费金融公司天津捷信模式颇受推崇,但目前这种“被推崇”也面临着不确定性。

“近期捷信有关贷款费率较高的问题可能也引发对其模式的疑虑。”一业内人士称。

捷信的消费金融模式与传统银行颇为不一样,即与零售商紧密合作,直接支持购买耐用消费品,且其客户主要面向中低收入群体,主要包括蓝领、工薪阶层和年轻夫妇等,这类人群具有较大消费需求的同时,由于收入水平,往往很难在传统银行获得贷款。

天津捷信母公司捷信中国高层称,有了捷信在业务方面的支持,零售商平均实现营业额增长30%。捷信户均贷款额度在2500元左右,在几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户均贷款最低,但也因为面向更低端的客户群体,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运营成本更高,贷款费率也相应更高。

在过去的三年中,几家中资消费金融公司也做了颇多探索。比如北银消费推出了用于购买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家具等各类耐用消费品的“轻松付”,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各类消费的“轻松贷”等系列消费金融产品,并开发上线了Mini循环消费贷款,这在国内是首创。

截至近期,北银消费贷款余额达26亿左右,在四家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中规模最大。

为了与零售商更为紧密地合作,近期北银消费还宣布引入包括联想、万达等公司作为其股东。“在引入资本的同时,我们更看重股东带来的渠道资源。”北银消费相关人士称。不过相对捷信而言,其他消费金融公司户均贷款额度更高,面临的客户群体相对“更高端”,但贷款利率也相对较低。

“估计现在监管层也在想哪个模式更好。”某业内人士称。

成长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在模式不尽相同之时,目前几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诉求侧重点亦不尽相同。在北银消费来说,征信体系的完善是构建成熟消费金融模式的重要前提。

“要构建成熟的消费金融运营模式,必须要有完善的征信系统作为前提,如果信息充分,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很快审批。”北银消费相关人士称。

据称,目前个别城市已开始将税务、水电缴费情况加入了征信系统,但身居北京的北银消费接入的仅有央行征信系统。

“我们现在就是用央行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只有个人银行贷款、信用卡信用记录,如果包括税务、水电缴费等方方面面信息都纳入到个人征信体系里面,对我们的发展就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据称在消费金融相对发达的日本,客户即使两三年未还款,消费金融公司仍有机会追回贷款,比如在其去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时,便有可能接到催收贷款电话,因为民政部门信息消费金融公司亦能共享。但对征信系统完善的期待并非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一致的最重点诉求。对于唯一一家外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而言,实现跨区经营仍是重点。

该公司高层近日进一步表示,捷信产品会适时进行创新,比如天津的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模式如果能在全国顺利展开,会推出需要符合市场规模的新型创新性产品。捷信中国已经在中国投入25亿元,包括天津捷信在内,员工接近9000人,捷信中国急于将天津捷信消费金融模式推广到全国以实现规模化运作。

但北银消费相关人士则明确表示:“我们最关心的重点是尽快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金融经营模式,更好地满足中低收入百姓的消费融资需求,没有跨区,我们也实现了盈利。”

在重点诉求不同之时,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难题,比如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仍存在一定障碍。监管层此前曾向试点公司征询了各自的难点,这一问题是消费金融公司反映的重点之一。

“我们想进入银行间市场融资,降低融资成本,这样也能降低客户贷款的成本。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讲,不能每次缺钱的时候都增资扩股,再走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北银消费相关人士称。

目前几家中资消费金融公司主要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贷款成本基本在6%左右,远高于银行间市场筹资成本。捷信消费母公司捷信中国高层近日也对外表示尤为赞同上述建议,目前捷信消费的融资包括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据了解,整个捷信中国融资成本超过12%,这是该公司提供的消费贷款费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培育市场

面对诸多小贷公司的涌入,“正牌军”的态度令人玩味。消费金融公司捷信中国CEO迈克·史国奇指出:“随着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整个市场的蛋糕会越来越大,而规模的扩大对这个尚需培育的市场是件好事。大家很容易把消费金融和小额信贷这两个行业混淆,消费金融业平均的贷款金额是2500元,小额信贷平均贷款金额是5万元。这两个行业的特质,决定了其流程非常不一样。”

在中国,所谓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具有小额和分散的特点、为个人提供消费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目标人群多是蓝领、工薪阶层和农民等,这部分群体一般尚不是银行机构的信用卡用户。

虽然消费信贷一直是各大银行的日常业务之一,但“消费金融”这一概念在国内出现得比较晚,消费金融近年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方面的突破。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曾坦言:“中国消费金融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这条路包括可持续增长的业务和盈利模式、区别于银行的差异化产品及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等。

这一点从中东欧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进入中国的路线图可以看出:2004年,捷信母公司PPF集团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007年12月,捷信启动广东省消费金融业务,随后两年间,在全国各省布点并与全国零售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直到2009年7月银监会下发《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后,捷信才于2010年2月底获批在天津建立国内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

史国奇至今还记得,6年前,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下飞机第二天便飞去四川绵阳做市场调研。他和客户交流,问他们对“分期付款”的看法,但结果并不乐观,大概只有8%—1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这样的产品,其他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分期付款”的概念。

直到有一天,史国奇看到了这一幕:一对年轻夫妇商量购买哪一台洗衣机,丈夫想挑一台功能简单、价格最便宜的洗衣机,老婆则想买一台更好、更贵的。史国奇从这个场景得出的结论是:即使在不同市场,人们在做购买决定时,思考模式是类似的。中低收入的人群不可能从银行取得任何的贷款产品,而且人们也是先存钱后消费的思维方式。史国奇和他的团队花了三年的时间,详细调研了这个市场,开发本土化产品、完善风险管

理体系、快速审批,同时也采用了包括生物识别技术在内的很多技术。

据介绍,向有稳定收入但信用度并不高的人群提供无担保无抵押、当天放款的信贷服务正是外资消费金融公司的典型业务模式。在全球,消费金融公司尤其适用于为小型城镇提供服务,因为销售网点贷款非常简单,只需要一名销售人员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实现。它们的分销网络主要包括四个渠道:店内分期付款网点、自己的分支机构、邮局和直接渠道(比如直邮)、电话营销。

由于分支机构和邮局受限,在拓展中国市场时,史国奇将渠道重心放在其合作伙伴——本地的零售商和生产商上,在苏宁、国美等电器零售商的店面里,随处可见其驻点。

这是一种基于与信托公司合作的模式,提供店内(POS)销售贷款:贷款通常是通过捷信驻点的员工(销售代表),或通过与捷信合作的商家店员的专门审核。一旦审批通过,销售人员将负责准备所需的店内贷款的文件,一个典型的贷款审批流程最快只需要30分钟。

规模效应与风险管理

和全球消费金融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想象空间巨大。数据显示,现在中国大陆消费金融仅占消费贷款市场总额的4%,远低于国际水平。预计在2010-2015年,消费金融将保持平均45%的年增长率,在所有消费类贷款中增长最快。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已有三家盈利,但在监管层看来,距离最初的设想仍有一定距离。

目前,依托卡片的现金类贷款是国内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的贷款形式。比如北银消费推出的MINI循环贷、中银消费的新易贷和四川锦城的轻松贷等,都通过向申请者发放可随时提取现金的卡片,授信额度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银监会数据显示,在37亿元的贷款余额中,一般用途的消费贷款为34.81亿元,占比达到93.85%。其中,一般用途的消费贷款都是以现金贷款的方式发放,如用于装修的贷款中,就可以利用银行支行本身的房贷客户资源进行开拓。

业内人士称,未来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理想方向是继续向单笔金额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一是结合商户的商户专享贷,二是面向消费者的现金贷款,较为理想的户均贷款额在1万元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规模效应非常重要,因为规模增长一方面可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减少违约和坏账。一位业内专家表示:“消费金融的本质决定了高度集中化和批量规模化的经营特点,只有当消费金融公司的覆盖范围能匹配大型零售商的网点,两者的合作才有意义,能真正促进零售商的收入;如果只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在限定的区域内运营,风险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因为潜在客户数量会减少。”然而,规模增长的前提依然是监管政策的放开。

显然,各家消费金融公司都寄望于以规模求发展,不过在培育市场阶段,商业模式则更重要。与捷信主打POS贷款的模式不同,国内消费金融公司则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北银消费是北京银行全资的消费金融公司,其运营模式是以驻点销售和终端销售商代理等合作模式,与北京地区大中电器等各类零售商合作;在产品多样化方面,北银消费开发了包括用于购买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轻松付”、为教师设计专属消费贷款的“明师贷”、向已签署三方协议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发放“助业贷”等。去年,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还推出了国内首款针对农民客户信用消费贷款——“惠农贷”。中银消费的产品模式与北银消费类似,包括直营为主的新易贷信用产品和与商户联营为主的“新易贷商户专享贷”。

“要构建成熟的消费金融运营模式,必须以完善的征信系统为前提,如果信息充分,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很快审批。”北银消费相关人士称。

当然,市场保护和培育同样重要,“尽管审批过程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我们鼓励消费者一定要在慎重考虑后做出贷款决定。”史国奇解释道。消费借贷的“因人而异”原则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目前,捷信的风险管控系统能够评估申请人是否会由于过度消费而背负过重的经济负担,这一系统是其基于中东欧在新兴消费金融市场原则下对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后的产品。与此同时,大数据应用在这套数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搜集越来越多能够反映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数据信息。为防范欺诈,我们采用了包括人像采集在内的复杂计算机流程,并加以自动和人工数据核实。同时拥有大量的历史数据库存储客户风险记录,在实现良好信用评分的同时,能有效预测客户划款逾期情况,并予以催收。”史国奇进一步解释道。

除了风险管理体系之外,市场教育是这场暗战的关键。“消费金融公司应该对在征信体系内没有信用记录的群体,进行信用意识的培养,让其纳入整个信用体系之中,从而扩大、规范整个信用市场,这是培育市场的基础。”上述北银消费内部人士称。

猜你喜欢

金融公司贷款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40年消费流变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我国证券融资融券的实现路径研究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我国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对策分析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