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江苏高职从“高原”迈向“高峰”

2013-04-29

群众 2013年7期
关键词:高原江苏院校

本刊记者

因为发展的高度和密度,江苏高等职业教育被有关专家誉为全国高职的“高原”。为何“风景这边独好”?江苏高职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在近日的采访中,教育厅丁晓昌副厅长为我们做了解答。

记者:江苏是一个教育大省,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丁晓昌: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占江苏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江苏现有普通高校129所,其中独立设置高职院校82所。江苏高职的各项指标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有国家示范(骨干)院校15所,国家级实训基地81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65个,国际合作机构和项目235项;2012届高职毕业生年终总就业率达到97.07%,高出全国本专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10多个百分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平均为85.13%,连续4年在全国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一。

记者:高等职业教育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哪些推动作用?

丁晓昌:一是为江苏现代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十一五期间,全省高职院校培养毕业生近100万人,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二是为江苏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每年有近一半的高中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学习,圆了许多家庭的大学梦;为中职毕业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引领着中职的发展;使教育结构更加合理,促进了高等学校分类办学、特色发展。三是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高职院校建立了一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创业园,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积极实施科技为农服务,为城乡一体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记者:江苏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有哪些?

丁晓昌:一是主动适应需求,率先推进高职改革发展。紧紧抓住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技术人才的需求、90年代中期工业化加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以及世纪之交全球制造业向长三角大规模转移和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几大契机,大力推进高职改革发展。

二是加大经费和政策支持,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统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各院校科学定位,合理规模,错位竞争,办出特色。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每年投入1亿多元支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示范校建设。

三是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专业教师海外培训、访问工程师和访问学者计划,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培训制度。制订《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职务资格评聘办法。

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积极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广泛参与、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五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吸收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目前,全省高职院校有校内实训基地4362个,校外12269个。

六是密切产学研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省教育厅2004年以来在全省高职院校分批立项建设了6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获得技术专利项目1792个,为企业技术服务年收入达27427万元,开展各类培训100.05万人次。

七是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江苏高职走向世界。鼓励高职院校与国外优质职业院校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培养适应江苏外向经济发展的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记者: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着生源危机、师资队伍等诸多困境。对江苏高职来说,现在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丁晓昌:是的,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既面临良好的机遇又面临艰巨的挑战。以3D打印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现代制造业提出了巨大挑战,制造业将逐步摆脱对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依赖,转向对科技的依赖。随着劳动力的下降,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被“人才红利”取代。制造业之争就是教育之争,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赋予了高职教育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迫切要求高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但发展是不平衡的,高职院校的师资还不能适应高职转型升级的要求,技术创新、技术服务的能力还普遍较弱。随着高考适龄人口的下降,部分高职院校尤其是部分民办高职院校面临较大的生源危机,招生压力很大。目前,高职院校的投入仍然不足,特别是一些市县办的高职院校经费投入不到位,与省属高职院校还有较大差距。

记者:为促进江苏高职教育更好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丁晓昌:一是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拓展高职发展空间,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以高职为主体,上下延伸,左右拓展,努力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扩大开放,增强高职办学活力。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探索高职院校利益相关方的组织体系。加强校校合作。促进学校错位竞争,特色发展,优势互补。推进校地合作(校地融合)。以苏锡常通四个城市高职综合改革为代表,推动高职院校与地方融合发展。深化国际合作。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继续推进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加快走出去步伐。

三是优化结构,集聚发展,形成特色优势。引导高职院校面向产业与区域经济重构专业集群,加强重点专业群、综合型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等三大重点建设。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和职业迁移能力;形成合力,提升服务产业的能力。

四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增强师生实践创新能力。继续资助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制定全省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推动各高校建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出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遴选一批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及实践孵化基地。

五是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多元评价,提高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健全质量保障监控机构、制度和运行机制,健全教学环节的过程质量管理,完善多形式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评价,委托第三方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调查,逐步建立以育人为本、政府主导、学校主体、高职院校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六是以示范为引领,打造品牌,建设高峰学校。进一步做优做强国家示范(骨干)院校,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实现世界一流高职梦。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增强与先进产业的契合度、与领军企业的结合度、对地方产业和行业的贡献度;加强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加强品牌专业、名师大师(领军人才)、品牌赛事等建设。

记者:现在很多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误解甚至歧视,知道职教重要但又“打心眼里瞧不上”。应如何消除这些认识误区?

丁晓昌:职业教育仍然是各类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确实存在着偏见、误解和歧视。职业教育要不断提高质量和信誉,不断加强宣传;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正在筹备召开国家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将出台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一定会贯彻落实好。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张宁

猜你喜欢

高原江苏院校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数读江苏
高原往事
江苏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