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船企突围,路在何方?

2013-04-29陆睿

当代党员 2013年7期
关键词:造船业船舶工业船厂

陆睿

“未来三年,中国将有一半船企破产!”2011年,这个“恐怖预言”开始萦绕在每一家中国船舶制造企业心头,如梦魇般挥之不去。

其后一年多,“预言”似乎正在应验。

2011年10月,宁波两家大型船厂在一个月内相继倒闭。

2012年3月,南通老牌民营船企南通惠港造船公司破产。

2012年5月,台州金港船业有限公司申请破产。

一场破产大潮正在席卷中国船企。

作为内河船舶制造基地,重庆也处在漩涡之中——市经信委数据显示,2012年1—6月,全市重点船舶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0.55亿元,同比下降1.49%;新承接船舶订单32.6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1.09%;手持订单56.6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28%。

危机当前,重庆船企如何突出重围?

上篇:“沦陷”之问

——一个持续快速增长八年的“黄金产业”,为何突现“拐点”?造成行业整体“沦陷”的深层缘由,是不可抗拒的金融危机,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

“搁浅”之谜

“我们开造船厂,是被造船业的持续增长吸引。”2013年2月25日,丰平船舶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奉平对记者说。

2008年,谭奉平跟人合伙成立了丰平船舶,主营集装箱多功能货船生产。

此时,中国造船业正处于巅峰——2002年以来,中国造船业连续八年保持高速增长,一些企业产值年增长80%,利润率达到10%。

这样的发展速度,谭奉平并不奢望。按照他的设想,丰平船舶的产值年均增长40%足矣。

殊不知,这个相对“保守”的目标,很快却成了奢望。

就在丰平船舶成立那年,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2010年,危机蔓延到国际海运业,导致全球船舶需求锐减。

重庆船企也感到了阵阵寒意。

“2010年,厂里最多有八艘船同时开工。

“2011年,厂里在建船舶最多三艘。”

“2012年,船台上经常见不到一个工人,更别说新船了。”

一位国营船厂的工人如是说。

丰平船舶也受到波及——由于需求锐减,公司的年均产值增长率只有10%左右。

谭奉平虽有些无奈,但还是感到庆幸:“至少我们没有停产。”

2012年,国际新船价格降至八年来最低,全国49%的新船订单瞬间蒸发。在重庆,船企新增订单、手持订单和总产值三大指标全部呈现下降趋势,不少中小船企陷入停工或半停工状态。

此时,同属世界造船业第一梯队的日韩两国却是另一番景象。尽管订单也有所下降,但两国船企并没出现停工潮和倒闭潮。相反,在高端船舶业务上,订单还有所增加。

别人稳中求进,为何我们却在败退?

产能之殇

2012年初,江津区,一家航运企业欲提升运力,于是抛出一艘内河船的订单。

几家船厂闻风而来。由于僧多粥少,船厂竞相降价,将原本1000万元的船价压到了770万元。

“重庆船企竞争的主要手段就是降价!”消息传出,泽盛集团造船公司总经理刘武痛心疾首。

惨烈的价格战背后,是盲目“淘金”酿成的苦果。

2002年,随着全球船舶市场持续向好,中国船舶制造业开始“井喷”——各路资本蜂拥进入,造船厂遍地开花。到2011年,全国造船年产能达到6000多万载重吨,其中规模以上船企实现总利润481亿元,是2003年的65倍!

“蛋糕”如此诱人,重庆当然不能抗拒。

“仅2007年一年,全市新增的民营船厂就有20多家。”市船舶修造协会会长何喜云说,截至2011年,全市船舶制造企业激增到108家,年产能达到160万载重吨。

随着众多船厂竞相上马,一种隐忧也逐渐显现——新增的庞大产能大多集中于低端船舶业务,结果导致船厂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外贸依存度高、低价竞争等问题。

“一旦经济形势出现波动,这些深层问题就会立即显现。”市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康建说。

这并非危言耸听。

2010年,全球经济危机袭来,国内众多船企一触即溃。

“大家都将责任推给金融危机,却忽略了企业自己的问题。”何喜云不禁叹息。

面对危机,船企是否败局已定?若想翻盘,又该如何作为?

下篇:轻装突围

——对船舶制造企业而言,此次危机既有行业洗牌之“危”,也有企业转型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之“机”。为帮助重庆船企转“危”为“机”,2012年10月19日,市長黄奇帆主持召开全市船舶企业座谈会,指出了零部件本地化配套、推行渝轮渝造、做好非船业务等突围方向。按照这些方向,相关部门和船企已经展开尝试,其中不乏成功战例。

另辟蹊径

2007年底,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

“弟兄们,雄起哟!”在塞外风雪的呼啸声中,一群重庆汉子干得正欢。

几天后,一座轮毂高70米、叶片长40米、重达7吨的巨型“风车”拔地而起。

这是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兆瓦风电机组。机组的研发者,是一家来自重庆的船企。

杨本新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在造船业行情大好的2006年,他就感觉到了危机。

“在韩国、日本的船企里,造船比重只占全部制造业务的30%左右。”杨本新说,而在我国船企,这个比例高达80%——一旦造船业行情下跌,必然重创整个企业。

2006年,为了分散市场风险,重庆海装决定开发非船业务。

“风电机组和船舶电力系统是一对可逆的组合。”杨本新说,船舶的电力系统,是一个“从发电机到螺旋桨”的能量传送过程,而风电机组就是将这个过程反转,变为“从螺旋桨到发电机”。在海上风电技术方面,这样的共性更加明显。

其后一年多,重庆海装依托中船重工的科研和生产系统,顺利完成了风电技术研发,随即投入生产。

到2012年,风电业务为重庆海装带来10亿元左右的销售收入,在中船重工内部拉动了60多亿元的相关产值。

登“高”掘金

2012年8月20日,唐家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

舾装码头上,两艘长150米、宽24米的豪华游轮已经下水,大批工人正对其进行舾装。游轮的船体上,“长江黄金”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长江黄金系列游轮单价都在亿元以上,建成后将成为重庆最高端的旅游船舶。”船厂工作人员介绍。

2010年以来,长航东风相继建造了多艘豪华游轮,其中包括“长江黄金”等顶级系列船舶。

在订单日益吃紧的今天,长航东风为何能接到大订单?

这得益于生产重心的调整。

面对低端船舶产能过剩,企业订单下降、船价骤降、成本攀升的现状,长航东风及时调整主要目标市场,将生产主力从中低端船舶市场撤出,转向高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高利润的中高端船舶市场。为增强中高端船舶的生产设计能力,长航东风又依托现代化船台和科研设计中心,实现了船舶设计和建造的数字化全流程运行,提高了生产精度和效率。

随着这次战略转移,新市场很快展现——2010年以来,借助全市大力发展旅游船舶的机会,长航东风顺利获得了“长江黄金”“总统旗舰”等豪华游轮系列订单。

渝轮渝造

2013年2月5日,南岸区东港工业园,重庆东港船舶产业有限公司。

生产车间内,几艘新建内河船的龙骨已经合拢。车间外,一辆辆重型卡车进进出出,将造船所需的各种零件运进厂区。

“一艘普通内河船,需要的零部件就达上千种。”东港船舶副总经理丁毅坦言,长期以来,由于重庆配套企业较少,公司要到江苏、浙江等地采购零部件,不仅等待时间长,且物流成本不菲。

而在全市,船舶制造业的本地化配套比例不到10%,这大大提高了船企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突围难度。

针对这一问题,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产业,力争到2015年将船舶本地配套率提升到80%。

2013年2月5日,市经信委办公楼。

不久前,这栋楼里多了一个新机构——船舶工业配套办公室。

“船舶工业配套办的职责是编制全市船舶集群产业发展规划,推动造船企业和配套企业对接,调整行业结构,制订船舶配套业相关助推政策。”市经信委相关人士介绍。

按照市政府的战略部署,船舶工业配套办制订了重庆船舶配套工业“三级跳”发展计划——2013年,本地船舶配套比例达到30%,2014年达到60%,2015年达到80%。

届时,全市船舶配套行业将崛起成为一个产值达200亿元的巨大“蛋糕”,重庆船企也将摆脱配套成本压力,轻装突围。?笊

猜你喜欢

造船业船舶工业船厂
中国造船业订单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致船厂
大连辽南船厂
人大代表的“扶贫船厂”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基于I-O模型船舶工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2014年国内主要船厂修船完工产值表、修船创外汇表、修船完工艘数表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