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究竟有多难
2013-04-29
当代党员 2013年7期
当前,越拉越响的大学生就业难的警报,究竟来自何处?我的答案是来自不合理的就业率统计。警报总是在3月、4月份拉响,因为在大四第二学期,大学按月进行的就业率考核开始了。4月、5月百分之十幾二十的统计令全社会惊心,然而,那是完全不科学的。因为在市场环境下的双向选择,高端人才就业岗位的匹配,比低端人才复杂得多,必须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在毕业后花半年至一年时间找工作是很正常的。
我们不应该像计划经济时代统一分配那样,要求离校时的就业率。以毕业前的“签约率”来评价就业状况,其严重后果,一是用签约率极低的虚假信息刺激人们的神经,加大了全社会的“就业恐慌”;二是在高压之下难免出现“注水的就业率”,破坏了我们对就业状况的真实认知;三是使得本科第四年成为学生四处求职面试的求职季,极大地冲击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育质量。
我们需要理性认识“大学生就业难”,为这一“高烧”降温。建议按照国际惯例,将我国大学生就业统计的时点延至每年12月31日,进行“半年后就业率”的统计;再以次年7月1日为节点,进行“一年后就业率统计”。这样产生的就业率数值将更为真实可信。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杨东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