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2013-04-29王红军余昌文
王红军 余昌文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的成长需要环境,只有优化育人环境,才能够培育出适宜生命成长的肥沃土壤。杭州市青蓝小学在“互动·求索”的办学精神引领下,以生为本,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培育富有特色的青蓝德育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督促孩子养习,导引孩子明志,促进孩子炼能,帮助孩子厚基。
“青青”“蓝蓝”大讲堂
青、蓝二字源于《荀子·劝学》中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寄托着老师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学校在对自身文化底蕴和当前学生文化素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后,提出了“学生大使”的概念,聚集学生、教师、家长的智慧,诞生了学校的学生形象大使—“青青”和“蓝蓝”。“青青”作为女孩的形象大使,“蓝蓝”作为男孩的形象大使。通过“学生形象大使”的培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青青”“蓝蓝”学生形象大使的培育过程中,青蓝小学创设了很多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一位“青青”“蓝蓝”都能展示自我,发扬个性。比如,为了让“青青”“蓝蓝”成为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改进了集会教育方式,体现集会教育的生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集会教育的主讲人,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就成了每个学生历练的舞台。
青蓝小学的集会教育,改变了以往“说教式”的单一模式,基于“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理念,不断为孩子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不仅让每个学生大胆地展示自我,而且让每个孩子勇于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如今,学校已经将活动课程化,编写了校本课程《“青青”“蓝蓝”国旗下讲话》。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集会教育,充分体现了学校生态文化建设的教育理念,让青蓝的学生学会了交往、学会了互动、学会了分享。青蓝的孩子个个自信阳光、落落大方,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校长,我要和您聊天
在特色德育文化培育的过程中,青蓝小学特别关注“青青”“蓝蓝”心灵成长的需求,创建师生学习生活的良好心理氛围,不断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正确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在阳光中快乐地成长。其中学生对“校长聊天”活动尤为喜爱。
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意愿,向学生征集聊天话题。聊天的话题确定后,提前一周以海报的形式公布,并设立“校长聊天”的专用投寄箱,“青青”“蓝蓝”可以自己投寄意愿书,也可以直接向班主任老师报名。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佩戴“嘉宾卡”的“青青”“蓝蓝”先与校长一起玩有趣的游戏,双方进行肢体接触,以缓解孩子们的心理负担。这种轻松、自在、细致、幸福的氛围深受“青青”“蓝蓝”的喜爱,尽管他们不清楚怎么与校长聊天,但一想到能与校长交谈,无不欢天喜地。工作组的老师会在活动结束后把聊天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提炼,制作成海报,供大家重温聊天的内容。每位参加聊天的孩子,学校都会给他们颁发与校长合影的证书。对于个别的学生,学校老师还会后期跟踪,深入交流。
“校长聊天”活动充溢人文关怀,校长不再是每天出现在集会中那个高高在上却不可触及的“大人物”,每一个学生有了和校长平等对话和亲近交流的机会。“校长聊天”在“青青”“蓝蓝”中间产生了巨大的教育效应,以此为借鉴,青蓝小学又尝试开展了“教师版”的“校长聊天”以及“家长版”的“校长聊天”,收获了众多的惊喜与意外。
童言稚语话校园
校园文化可以折射出一所学校的育人理念。青蓝小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搭建自主参与的平台,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
学校成立了“童言稚语话校园—‘青青‘蓝蓝校园文化解说团”。“青青”“蓝蓝”们自己撰写、自己解说校园文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充满童趣的语言来解读学校的昨天和今天。
青蓝小学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校园十大文化园地是孩子们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的有利阵地。孩子们在学习、欣赏、参与建设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实践着“热爱学校”的自我教育,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学校搭建校园文化解说团这个平台,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解说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学校首先向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下发校园文化解说员意向书,开展“我爱校园”的征文与演讲活动;接着,对校园十大文化园地解读进行招标,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申报;然后,组织模拟讲解,各班挑选2-3名表现突出的孩子,组成学校层面的讲解团,再组织相关老师对这批孩子进行适时的培训;最后,学校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园文化解说团正式轮流在各种场合解说。在一次次的讲解锻炼中,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
青蓝小学建立了一个属于儿童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使具有不同天赋的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使儿童独特的学习方式受到尊重,促进了儿童多元智能地生长,维护了儿童的身心健康。青蓝小学的特色德育文化培育有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