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涌动生命感召力的下城教育

2013-04-29王鑫陈怡俞洪萍

中国德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城区德育工作德育

王鑫 陈怡 俞洪萍

德育,作为教育的灵魂,统摄并渗透于教育的全过程,关系到青少年的未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作为杭州市经济、商业、金融、文化、体育、新闻中心的下城区,从省会中心城区这个特定优势出发,坚持“人才强教”“质量立教”“服务兴教”,坚持德育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强化学校德育主阵地、主课堂建设,德育工作洋溢着生命气息,将学校打造成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

德育理想:立足高远

生命之所以灿烂,是因为它千姿百态。为使生命绽放精彩,下城德育匠心独运。下城教育人有一个共识:学生,不只是认知体,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作为生命体的学生,有自身的情绪、情感、态度和个性等。那么,德育就应该对每一个生命都心存敬畏和尊重,并为学生这种独特的生命成长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因此,下城区的德育工作也蕴含着新的内涵:

—从德育工作的视角而言,更关注学生、教师、家长等教育主体的个体性,把每个主体都当作无可替代的生命存在,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不断激发生命的潜能。

—从德育工作的过程而言,更关注学生、教师、家长等主体的教育能动性,强调发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育内外环境及系统各要素的优化,使其有利于教育主体的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生命的价值。

—从德育工作的目标而言,更关注学生、教师、家长等教育主体的和谐性,强调各主体之间的公平发展、个性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强调主体与环境的高度一致和协调平衡,不断提升生命的境界。

德育实践:脚踏实地

区域推进德育工作要脚踏实地,必须要有组织保障。中小学德育要将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有机协调起来,形成新时期“三位一体”的“同心”育人体系。学校、家庭、社区围绕“促进人的发展”的共同目标,彼此关联、互相促进。为此,下城区成立了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指导机构,将这三个层面的教育凝成一股有效的合力,其共同的核心即“人的发展”。

—学校德育指导机构。下城区教育局于2004年4月率先成立德育研究室,聘请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德育专家王健敏博士为首席顾问,总体规划区域德育工作,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搭建成果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德育研讨会、德育论坛和读书会,定期编印《德育资讯》。目前,区德育研究室在编人员3人,德育研究课题立项数目和成果获奖数目均名列杭州市前茅。

—家庭教育指导机构。2004年,下城区教育局成立了家长学校,并在所有校园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站,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和指导活动。有了组织保障后,下城区每年召开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年会,并有计划地开展星级家庭教育指导站以及优秀家长的评选工作。区教育局自主开发的家庭教育专题读本一套6册已正式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下城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社区教育指导机构。下城区教育局于2003年成立社区教育中心,整合了原有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体校、学前指导中心、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等校外教育资源,为社区教育服务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还强化了街道、社区少先队和团组织的职能,有力地保障了青少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此外,新成立的社区教育中心还通过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社区教育体制,组织开展市民大课堂、亲子和亲职教育、志愿者等社区教育活动,在社区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推行“一把手德育工程”

长期以来,由于对生命意义的忽视,往往是就德育谈德育,从而束缚了德育的思路和视野。基于生命的视角,下城区教育局将德育放在文化的大系统中来实施,赋予德育新的文化内涵,以文化的魅力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下城区教育局将德育理解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教育,将德育体系建构理解为一种文化建构。以“一把手德育工程”为抓手,促使学校“一把手”成为“全员德育”的首席负责人,“大视野、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和整体规划德育工作,进而将德育工作提升为统领学校工作的“灵魂”。

在实施“一把手德育工程”过程中,一方面,教育局通过“教育文化年”活动,定期召开校园长读书会、沙龙、论坛、培训班,组织校(园)长学习交流、外出参观考察,撰写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规划,编印了《四十一位校园长谈德育》一书。此外,还搭建起学校德育工作的展示平台,组织每月一次的“展特色、树品牌”德育展示活动,由“一把手”向前来参加活动的领导、专家、同行介绍学校文化建设以及德育工作。另一方面,教育局德育研究室牵头组织有关力量,深入到全区4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工作,包括总体思路、重要载体、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内容进行调研,及时发掘亮点,总结提炼,着力推动学校德育品牌的打造和高品质学校文化的培育。

育人队伍:设立“班主任成长节”

班主任是育人队伍的主力军。班主任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孩子的未来。班主任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则会影响到学校和区域教育的发展。2008年,下城区教育局德育研究室对全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班主任工作存在着“不好做、不愿做、不长做”的突出问题。为切实推进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工作,引导班主任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育人方式、进而提升职业幸福感,下城区专门设立了区域“班主任成长节”。

“班主任成长节”的主题确定为“爱心铸就师魂,责任凝练价值”。“班主任成长节”的开幕时间定在5月20日,取其谐音“我爱您”。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爱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赢得孩子的爱是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幸福的体现。“班主任成长节”徽标图案只有寥寥三笔,采用红、黄、绿三个标准色,显得简洁、明快、灵动。徽标整个图案似一个字母“b”,取自班主任的“班”字拼音的开头字母,以此代表“班主任成长节”;左侧是一片绿色的叶子,班主任工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班主任老师则似这片绿叶,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同时,班主任老师自身也似绿叶需要不断成长;下方的爱心图案,红色的一半象征着“班主任”,黄色的一半象征着“学生”,共同组成的爱心,寓意师生相互依存,共生共长;爱心上端交叉,寓意师生心手相连。整个图案从远处看,还酷似竖着大拇指的手,象征着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对学生多赏识,多肯定。

基于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目的,“班主任成长节”按“学术启迪”“技能演练”和“智慧分享”三个阶段来设置相关内容。

“学术启迪”阶段,引领班主任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并从中寻找到职业的幸福感。比如在首届“班主任成长节”上,开设了“带着生命成长的痕迹—班主任校本培训探讨”论坛,由青春中学现场展示了班主任“小组共享培训模式”;在“为爱执着—做学生喜爱的班主任”论坛上,长寿桥小学的班主任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以具体的事例为载体展现“学生喜爱的班主任”的特质;在“有效沟通从心开始”论坛上,长青小学的班主任围绕三个典型案例,寻求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策略与艺术。

“技能演练”阶段,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必备技能,首届“班主任成长节”安排了两项内容。一项是班队课设计比赛;一项是班级管理案例分析。下城区教育局十分重视班主任的参与,力求通过这项活动,引起学校对班主任成长以及班主任常规工作的重视,引导班主任更新理念,反思日常工作,提高育人能力和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技能演练”的内容都源自于班主任的工作实际,比如班级管理案例分析,选择了涉及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信心、处理突发事件、与家长沟通交流等8个方面的真实案例,让参加演练的班主任现场抽签后即兴分析。这样的“技能演练”能有效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也是一种区域班主任培训的新形式。

“智慧分享”阶段,激励班主任成为具备教育智慧的优秀班主任,其关键在于具备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修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智慧分享”活动主要围绕三个层面来实施:一是邀请全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做专题讲座;二是挖掘区域内部的优秀资源,成立优秀班主任讲师团,在全区作巡回报告;三是开展班主任智慧故事的征集评比,编印成《润泽生命》,作为区域内班主任校本培训的教材。

聚焦班主任工作,实际是聚焦在育人上,这是因为教书育人是班主任的天职。“班主任成长节”是一个为全区班主任设立的专业节日。通过这个平台,促使全社会更加尊重班主任,提升班主任的社会地位;通过这个平台,敦促各级领导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锤炼一支素质过硬、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班主任队伍;通过这个平台,激励班主任进一步坚定教育信念,追寻教育理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班主任真正体会到育人的成功与幸福。

家校协同:改革家长会

育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三方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德育要追求和谐,即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协同聚能。

下城区以改革家长会为抓手,致力于推进家校教育的协同发展。2010年3月,下城区教育局德育研究室对全区家长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家长和教师充分肯定家长会的重要性,但是对家长会的满意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流程过于传统,创新不足;意愿不够对等,难达共识;交流过于单向,缺少互动;内容过于局限,不够全面。针对家长会的现状,教育局开始推进家长会的改革与创新,力图让家长以主人翁的身份与学校互动,共商孩子教育。

改革家长会,抓好“三个结合”:一是与“三满意”工作相结合。把探索家长会改革与创新作为创建“三满意”学校的重要任务来对待,狠抓落实。二是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将探索家长会改革与创新列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建立学校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三是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结合。围绕家长会的改革与创新,搭建各种平台,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

改革家长会,坚持“四项转变”:一是由“终结性”走向“过程性”。家长会的时间选择与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结合,可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分阶段组织,双方寻找问题,共谋良策,及时化解影响孩子成长的矛盾和问题,做到防微杜渐,及时调控。二是由“被动型”走向“主动型”。要让家长回归主体地位,在家长会上给予家长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家长主动参与的意愿。家长可以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同伴进行互动交流,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对学校工作的建议等。三是由“单视角”走向“多维度”。家长会的议题涵盖学校教育教学的多个方面。家长会不仅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情况,而且也是让家长了解教育改革的信息以及学校教育发展的思路等,从而使家长明确教育职能,意识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四是由“单一型”走向“多元化”。打破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的学业发展为主题的单一形式,把家长会打造成集思广益,弘扬集体智慧,实现家庭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平台。如邀请家长来校参加学校发展规划听证会、选课走班指导会、专家报告会、研究性学习成果鉴定会、毕业典礼等,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生的主题班会、汇报演出等,让家长与孩子携手,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既拓宽了家校沟通的平台,也促进了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改革家长会,立足“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养成教育。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像人的天性一样牢固,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魏晋南北朝著名的家庭教育家颜之推也说过:“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意思是说,孩子在小时候,思想单纯,感受敏锐,容易接受教育,孩子长大以后,思想复杂,感觉迟钝,不容易接受教育,必须抓紧早期教育的大好时机,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时机。因此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孩子的养成教育。二是注重联系实际。认真分析学校家长会的现状,广泛听取家长和教师对家长会的意见和诉求。通过对区域内学生家长的抽样调查,了解家长会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梳理成功的经验,探索改进的举措,并付诸实际行动。三是注重交流研讨。通过家长会视频课例评比、家长会说课比赛、组织家长会的专题研讨等活动,推进区域学校家长会的改革与创新,使家长会充满人文性、增强互动性、注重针对性、提升实效性,在家校之间架设起真诚沟通的桥梁。

经过各校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城区中小学家长会新模式不断推出,如:以问题探究为核心的“教育会诊型”家长会,以互动交流为手段的“智慧分享型”家长会,以亲子活动为载体的“情感体验型”家长会,以理念引领为指向的“认知澄清型”家长会,等等。实践表明,家长会的这些创新模式受到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它们架起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了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在探索过程中,班主任的组织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11年7月13日,《中国教育报》对此项改革作了报道,认为这是一个统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城区样本。通过改革家长会,促进了家校教育的协同发展,为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提供了重要保证。

“让德育涌动生命感召力”既是理想,又是行动。教育工作者要以教育理论为先导,要将学校德育作为事业,终生追求。学校德育的过程是具体的,“组织保障”“文化营造”“队伍建设”和“家校协同”等举措,把德育落到实处,大德育可以从小事情做起,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使德育看得见、说得出、做得到。德育可以声情并茂,德育也可以色彩斑斓。正因为下城区的德育顶天又立地,立意高远又落在实处,方能大踏步行进在区域德育的前列。

猜你喜欢

城区德育工作德育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