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明、清民窑青花瓷的发展
2013-04-29徐凤兰何炳钦张永顺
徐凤兰 何炳钦 张永顺
摘 要:陶瓷是中华民族的秀丽瑰宝,中国瓷器的烧制始于东汉,到现在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青花瓷作为陶瓷中的一个特殊品种,无疑是中国陶瓷中的一朵奇葩。青花瓷自唐代产生以来,基本上是沿着官窑和民窑两个体系发展的。唐宋时期的青花瓷发展较缓慢,一直处于萌芽状态,自元代开始,民窑青花和官窑青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元、明、清三代民窑青花的发展历程,将元、明、清三代民窑青花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生长期、繁荣期和高峰期,并对这三个时期民窑青花的发展分别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民窑青花;生长期;繁荣期;高峰期
1 引言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秀丽瑰宝,它记载着中华民族近2000年的发展历程。作为陶瓷中的一个特殊品种—青花瓷,无疑是中国陶瓷中的一朵奇葩。青花瓷是用钴料作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将瓷胎罩上一层透明釉,在1300℃的高温下一次烧成的蓝色釉下彩瓷器。青花瓷胎体细腻、釉色透明、纹饰幽艳、造型华美,给人一种清新淡雅、质朴纯真的感觉,因而享誉海内外。
青花瓷自唐代产生以来,基本上是沿着两个体系发展的,一个是官窑体系,一个是民窑体系。官窑青花始于唐朝,在元代得到迅速发展,至明朝的永乐、宣德年间达到鼎盛时期,之后在清朝的康熙年间有过一次兴旺后逐渐衰败。民窑青花的发展并不是与官窑青花同步的,由于对青花的研究大多是从元代开始的。因此,从元代开始划分,民窑青花可分为生长期、繁荣期和高峰期。
2 民窑青花的发展
2.1 民窑青花的生长期
民窑青花瓷自唐代产生以来,由于原料供应、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一直到宋代都没有受到重视,可以说一直处于萌芽期。但到了元代,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具备,民窑青花得到了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开始生长。元代是民窑青花的发展期。
民窑青花在元代得到发展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青花的着色剂—钴料的供应充足。唐宋时期青花用的钴料大多来自国外,国内的钴矿藏没有得到开采,由于进口钴料价格昂贵、数量较少。因此,主要用于官窑,民窑青花由于受到原料的限制,始终不能得到发展。第二由于当朝的统治者。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蒙古族崇尚蓝色与白色,而恰巧青花瓷兼具蓝色与白色这两种颜色。因此,青花瓷受到蒙古族人民的喜爱而得到蓬勃发展。元代民窑青花的主要产地是景德镇,景德镇自元代烧制成功青花瓷以来,日渐兴旺。元代青花的发展打破了宋代单色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总体来说,元代民窑青花装饰纹样种类繁多,有植物类、动物类和人物类,层次较多,但主题突出,烦而不乱;造型独具特色,既有恢弘雄伟的大器,又有秀美灵巧的小器,形态优美、古朴端庄。釉色晶莹透明,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
2.2 民窑青花的繁荣期
民窑青花真正的繁荣期在明代初期到正德年间。明代初期,政局稳定,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注重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明政府也特别重视手工业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手工业者的措施,放宽了对手工业匠师的限制,允许个人自由从事商品生产,刺激了匠师们的热情,很多匠师纷纷加入民窑青花制作的行列,民窑青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到永乐、宣德年间,民营窑炉已有近三千所。
官窑青花在明朝的发展有所起伏,在永乐、宣德年间,官窑青花的烧制技艺达到历史高峰。但在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由于政局动荡等各方面的原因,曾一度陷入低谷。之后在成化到正德年间,明朝的政治日趋腐败,皇宫里的骄奢享乐之风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官窑青花的发展,官窑青花在成化、弘治、正德时期又得到了复兴。
官窑青花的发展与当朝的兴衰有极大的关系,但是民窑青花的发展并非如此,民窑青花有时候反而因朝政的衰落减少了对其限制,而更有成就。民窑青花在明初到正德年间,并没有像官窑青花的发展那样大起大落,它一直在平稳的发展。
明初到正德年间的民窑青花装饰完全突破了规范化的约束,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及各种大小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精致、线条洒脱。有时还将绘画、书法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2.3 民窑青花的高峰期
如果说官窑青花在明代永乐、宣德年间达到鼎盛时期的话,民窑青花的潜力在这一时期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虽然明初到正德年间民窑青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民窑青花的发展还是受到严格的限制,明政府禁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民谣青花纹饰多是对官窑的简化和模仿,布局疏朗粗犷。
民窑青花的高峰期始于明代嘉靖年间,自嘉靖元年开始,上层社会的奢侈品消费空前增加,官窑瓷器的派烧越来越多,请求停减烧造瓷器,以疏民困的记载屡见不鲜。在这一时期,官窑青花的派烧任务远远超过了其生产能力,为了完成任务,许多御器厂不得不将部分派烧额分派给民窑,即所谓的“官搭民烧”制度,这给民窑青花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嘉靖、隆庆以后,民窑的作用愈来愈大,成绩愈来愈显著,民窑青花的技术逐渐超越官窑。
青花在清代的康熙年间又出现了一次成就很高的阶段,但这次高峰的主力不是官窑而是民窑。由于从明代的嘉靖、隆庆年间开始,民窑青花逐渐壮大,逐渐超越官窑青花。因此,民窑青花在清代也得到了重视,而且当时工匠们已能够熟练把握钴料的烧制温度与成形后颜色的关系,因而,这时期的青花色泽更加艳丽。
明代的嘉靖年间至清代属于民窑青花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民窑青花笔调不受拘束,自由奔放、多用写意、花纹繁缛、雅俗共赏。尤其是康熙时代已经能制作浓淡不同的钴料,使青花的纹饰层次分明,表现效果极佳。
3 结论
元、明、清三代民窑青花的发展可划分为生长期、繁荣期和高峰期,分别对应的历史时期为:元代、明朝初期至正德年间、嘉靖年间至清代。民窑青花在唐宋一直处于萌芽状态,由于原料、统治者的喜好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元代得到发展;明初至正德年间开明的政策、稳定的政局,为民窑青花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民窑青花逐渐繁荣;明嘉靖开始,由于青花瓷需求量的激增,出现了“官搭民烧”的局面,民窑青花一举超越官窑青花,达到了高峰期。从唐代以来,民窑青花一直不断发展壮大,在大自然中健康而自由地生长,不断凝聚精华发展到了现在。
参考文献
[1] 杨根,韩玉文.窑火的魅力[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4.
[2] 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3] 斯泓.论民窑青花的艺术魅力[J].包装世界,2008(11):80-81.
[4] 廖倩.明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4):105-106.
[5] 练缤艳.元青花的历史地位评析 [J].中国陶瓷,2009,45(9):64-65.
[6] 方李莉.景德镇民窑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