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之层次分析模型研究
2013-04-29杨晓
杨晓
[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提出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的模型,该模型对于衡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成效,找出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其未来的建设方向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2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051- 02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世纪,其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准确地评价其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如何精确地定位阻碍企业信息化进一步深化和提升的关键节点?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拟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来构建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1 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系统性。评价指标应针对企业内部、外部环境涉及的各种因素,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设置,反映其信息化水平的全貌。
(2)全面性。评价指标必须如实全面地反映信息化的现状,不仅包含物质方面的因素,也要包含诸如人员素质、企业文化等精神方面的因素。
(3)客观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其中定量分析是准确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关键。
(4)简约性。评价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联系要强。
(5)延续性。评价指标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6)动态性。评价指标应具有动态性,以便准确地反映信息化水平的实际状况。
(7)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应尽量与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2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
我们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划分为信息化基础、信息化应用、信息化效能3个一级指标,以及若干下级指标。具体见表1~表3。
3 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由于各个指标层级分明,故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来进行指标的筛选和权重的确定;另外,由于部分指标主观性较强,无法直接量化,所以本文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进行定性与定量之间的转化。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评价对象集:X={x1,x2,x3,…,xn}。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包括信息化基础、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化效能3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的下级指标可以参见表1~表3。
(2)确定评价等级:V={v1,v2,v3,…,vm}。建议评价对象的评语集V={v1,v2,v3,…,vm}={不合格,合格,中等,良好,优秀},即等级的集合,每个等级可对应一个模糊子集。
(3)确定评价的指标集:U={u1,u2,u3,…,un}。
(4)确定判断矩阵:
R=(rij)n×m=r11 r12 … r1mr21 r22 … r2mrn1 rn2 … rnm,(i=1,2,…,n;j=1,2,…,m),rij表示第i个因素在第j个评定等级上的隶属度。
(5)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评价因素的权重系数:W={w1,w2,…,wn}。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影响因素集分层;同一层次的各因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判断与量化各因素间影响程度大小;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即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的检验;计算组合权向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并进行排序,即层次总排序。
(6)选择适当的合成算法,建立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判。模型为B=W·R。然后进行评判指标处理,得到评判指标归一化的评判结果。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准确评价企业信息化成效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层析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等多种方法,完整地提供了一个客观有效的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对于企业准确评价其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找出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金勇.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4):122-123.
[2]朱喜喜.辽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 北方交通,2010(5):225- 227.
[3]吴敏良.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1(25):27- 28.
[4]马莉,孙延明,田志军,等.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9(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