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势中实现超越
2013-04-29朱敏
朱敏
2013年6月,中国制造业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下降0.9个点至48.3,创2012年10月份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100万亿元天量M2供应,高达全年GDP的190%,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通胀压力,宣告货币滥发时代结束。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曾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曾达到28%。而在近年来很长时间里,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当日,沪深两市双双跳空低开并一路下挫……
此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发出预警:中国经济,短期可否顺利抵御系统性风险、规避“黑天鹅”事件,中长期能否通过提高效率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中国头顶高悬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两年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在一次报告会中表示,一场危机或许2013年七八月份在中国爆发。风险在于,天量信贷投放、大规模集中还款期到来与收入流不对称造成的巨大压力,而钱来自于银行,银行的钱来自于企业和民众。这就是财政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相对于过去的金融维稳惯性而言,货币当局的立场令不少投资者大感意外。细究之下,货币政策取向面临注入流动性和稳定流动性的两难选择:若稳定流动性,坚持控制货币总量,则随着热钱外流,部分金融机构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钱荒加剧,威胁经济稳定;若注入流动性,则影响稳健货币政策、宏观政策要稳住方针的执行,影响政府的公信力,造成“道德风险”。
在李佐军看来,这场沸沸扬扬的“钱荒”,表面看是由美联储收缩流动性、出口下跌外汇占款减少、外汇和债券监管加强、年中考核等造成,仔细看是由银行短债长贷、期限错配、加长杠杆、追逐暴利和央行稳定货币、控制总量造成,再往深层看是由房地产开发、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虹吸资金造成,追根究底是GDP导向制度造成。加之前几年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其中大量国际热钱流入,支撑了中国经济泡沫的生成。而真正稳妥地挤泡沫,才是最好的救市。
关于下一步中国经济如何应对金融系统性风险,李佐军对新政思路和宏观取向的建议是:制定金融新政策,稳货币,活存量,去杠杆,挤泡沫;推进政府新改革,减审批,减机构,减开支,减税收;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抓改革,求创新,去产能,促转型;满足人民新期望,反腐败,抓作风,治环境,保安全。
危机本身其实并不可怕,危机对每个人也都是公平的。对企业和投资者而言,关键是要沉着应对,并学会抓住危中之机。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危机都会引起一轮新的技术革命,当前新能源、环保、信息技术等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变革,作为投资者和企业,应积极迎接产业革命带来的市场新机遇,在逆势中实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