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材中“细枝末节”的教学价值及处理办法

2013-04-29高泽峰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岳麓波罗阿波罗

高泽峰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有多种版本,但在内容编排上都讲究图文并茂,丰富生动。教材编写专家精心设计了许多栏目,例如,岳麓版教材中的知识链接,人教版教材中的知识纵横,还包括许多插图、表格、古文摘录以及简短的思考题。这些非正文内容相对于占主干地位的正文来说,就是“细枝末节”。这些细枝末节不是点缀,而是对课本正文的有效补充,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极容易忽视,讲授时往往一带而过,甚至置之不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些被老师视为“细枝末节”的次要内容,处理得当的话,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

一、教材中“细枝末节”的教学价值

1.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历史信息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历史音像资料(包括照片、图片、影视作品)、历史遗存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高中课堂教学不可能让学生置身于那些远去的历史场景,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任何人是想象不出来的,这就造成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历史信息。历史图片是历史情景的再现,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比较形象地感悟历史信息。比如,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已逐步向现代化迈进,铁犁牛耕已经基本淡出人们的视线,这种连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都基本见不到的生产模式,城里长大的孩子是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的。我们只能借助教材中的图片——汉代耕作石画像来展示。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脑海中随即勾勒出铁犁牛耕的生产模式。

课本中的文字叙述部分,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本正文,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岳麓版必修Ⅱ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指出,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这种观点,教材紧接着用楷体列数字举例说明。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

通过数字的变化,直接证明了私营手工业在明中叶后占据主体地位的史实。学生一方面可以准确把握这条重要的历史信息,另一方面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

2.有利于重点与难点的讲解,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而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讲解又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教材中非正文部分的内容在编排上紧紧围绕着重点和难点。如岳麓版必修I《北美大陆的新体制》一课中,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无疑是这课的重点,在讲授中如何体现分立与制衡,是个难点。教材中的这张美国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关系示意图,六条箭头双向来回,将不同权力部门之间的制衡表现得淋漓尽致,三个标志性的建筑物代表着三种权力机关,分别注明了各自拥有的权力,这就形象地表明了三权分立。

岳麓版必修Ⅱ《经济体制改革》一课,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该课的重点,而改革的成效则是重中之重。教材是用一幅插图和一段文字来说明这个问题的。

安徽凤阳县,长期以来属于贫困县,22年来没给国家贡献一粒粮食,国家先后补贴拨济1.9亿千克粮食。但在实行包产到户后,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插图记录下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的喜悦场景,人们步伐轻盈,载歌载舞欢庆丰收。文字部分粮食数量的激增充分表明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两则材料展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的显著成效,充分说明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性。

通过两则教学片断的分析,我们很明显地感悟到教材中非正文部分对教学重点与难点顺利讲解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字补充和图片,可以促进教学环节顺利进行,教学目标高效实现。

3.有益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被教育界公认的名言,揭示出兴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怎样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这是历史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充分挖掘教材中非正文部分的价值,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受教材正文篇幅限制,教材呈现给学生的知识是一定的,这极大地限制了对某一问题的翔实叙述。非正文部分恰恰是正文的必要说明和补充。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历史事实,激发学习兴趣。

汉代素纱禅衣是岳麓版必修Ⅱ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课中的插图,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为国家一级文物。素纱丝缕极细,重49克,不到一两,可以称的上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面罩上一层轻薄透明的襌衣,穿在女子身上,迎风而立,徐步而行,飘然若飞,极现女性的柔美。对这件国宝的简要介绍,学生了解到汉代纺织技术的高超工艺,又增强了历史知识的趣味性。

4.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培养探究意识

思考是人类独有的智慧。处在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上课极易分散注意力。认真思考是注意力集中的保证,学习高效率的保障。孔子曾经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學则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教材中简短的思考题是重要的利用材料。教材中的思考题紧扣教材,设问简单,题干精简,问题直接,还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岳麓版必修Ⅱ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课,课本设置了两则小问题:

①比较各种衣被原料,你能说出棉花和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吗?

②从生活需要出发,想一想,陶器为什么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出来?

两则问题答案简单,学生结合课本很快就能总结出来。棉纺织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原材料易得、价廉、质地柔软结实这些因素促使棉花和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陶器为什么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出来?因为这个时候,农作物种类日益丰富,为方便人们煮食之需,才发明了诸多陶器。两则材料答案来自于教材,在讲授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在学习小组中充分讨论,思想交流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学生既能对课本知识点进行把握,还能激发起探究意识。

二、教学中对教材“细枝末节”的运用

非正文部分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那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呢?

1.认真对待,充分重视

无论是课本正文,还是非正文的补充说明内容,无不凝聚着编写者的心血与文本的价值。认真对待课本中的每一部分,就是尊重知识的具体表现。经过笔者的认真观察,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个别试题直接取材于课本中的图片及说明文字。例如,2007年山东高考文综试题: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______。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干直接取材于岳麓版必修Ⅱ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的补充材料。

2008年山东文综第9题:

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_____。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其中“瓦子”在岳麓版必修Ⅱ第5课小字部分有说明。

这两则高考试题题干直接涉及到课本的小字内容,这说明课本补充部分的重要性,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适当补充,精确解释

不同版本教材之间对图片、文字的选取和利用是不一样的,例如,下图的木耒和骨耜在人教版教材中出现,而在岳麓版教材中没有。2007年山东高考文综试题白居易诗,2008年山东高考文综中的瓦子,人教版教材中是没有涉及的,这种情况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要统筹兼顾,给学生适当补充、介绍和说明。

在课本中的补充部分,往往还牵扯到一些历史名词,例如,岳麓版教材必修II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纽约报纸赞叹,称这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人教版必修I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历史纵横中写到,尼克松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阿拉灯神灯,阿波罗计划,这都属于历史名词,有些学生是不了解的,对这些历史名词的解释,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尼克松把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可比作阿波罗计划,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具体过程中却少不了“波罗行动”。阿波罗与波罗一字之差,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对此进行详细叙述,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阿波罗计划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该计划中涉及到的阿波罗是古希腊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他是宙斯的儿子,驾驶着一辆由四匹长有翅膀的马拉着的太阳战车。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舆论界对此十分震惊,生怕苏联人控制了外层空间。时任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和他的顾问却没有那么不安。而作为副总统的尼克松对此却十分关切,在内阁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上竭力主张实施导弹和空间计划,艾森豪威尔最终采纳他的建议,批准了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建议。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了首次进入太空的人,加深了美国对在太空竞赛中落后的恐惧,也促使美国加快了太空开发的步伐。1961年5月25日,美国公布了“阿波罗计划”,预计在约10年内把人送上月球并平安返回。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登月舱,登上了月球。

阿波罗飞船登月,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登月梦想,意义重大。同时也打破了苏联对外空探索的垄断,彰显了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军事能力。美中两国关系逐渐缓和,这对当时的世界政治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尼克松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充分肯定了美中关系缓和的历史意义。

1971年4月到6月间,尼克松总统特使基辛格通过巴基斯坦渠道,秘密访问中国,尼克松给基辛格的中国之行起了个代号叫“波罗”。尼克松所提到的波罗肯定是马可·波罗无疑,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黄华在其著作《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中写到,此次以“波罗行动”为代号,意即像七百年前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那样冒险[1]。

中美接触为什么要这么秘密,为什么美国还认为是一次冒险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二战后,两大阵营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一直是敌对的关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唯美国马首是瞻,尾随美国执行遏制新中国的政策。缓和中美关系,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事情,还会直接牵扯到其他国家利益。基于这一点的考虑,在缓和同中国关系这件事上,美国是很谨慎的。第二,20多年的敌视和对立,对美国来讲,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中西文化的差异,两国利益的冲突,意识领域的分歧,美国政府对此次谈判结果到底有什么收获,心里是没有底的。另外,美国国内也存在着反对缓和中美关系的声音,副总统皮罗·阿格纽就指责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去北京是上当了,是个错误[2]。

基辛格秘密访华,带有冒险气息,这和中世纪欧洲人马可·波罗远涉山水到中国一样。基于这一点考虑,二者都具有冒险精神。马可·波罗还传播着友谊,代表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所以此次秘密访华行动以“波罗”命名恰如其分。

打通中美关系的意义可以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打通中美关系的具体过程则是波罗行动。对两个相近名词的解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面目,挖掘了蕴涵在教材中的丰富文化,加上历史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比较论述,启发诱导

没有对比,就显不出差别。孤立的一段文字或者图片,只是一個历史场景的记录。将不同的历史插图或者文字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加上教师的启发诱导,更能彰显出各自的特点,更能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住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以上插图是岳麓版必修I俄国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中的两幅。革命爆发的基本前提就是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上流社会举办豪华酒宴,尽显奢侈腐化,而穷人只能靠施粥棚勉强度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土地问题没有真正解决。通过两则图片的比较,社会矛盾的尖锐跃然纸上。农民基本的生活没有保障,革命如同箭在弦上,蓄势待发。通过对图片资料的比较,使学生更能理解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革命的必然。

综上所述,教材中被视为“细枝末节”的图片、补充文字、思考题,是教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学目的的如期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给予必要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华.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2] 黄金树.世界政坛风云人物尼克松.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岳麓波罗阿波罗
宋拓岳麓寺碑册
阿波罗13号与与重返月球
回望阿波罗11号
阿波罗之春
拯救阿波罗13号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二)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一)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叙事与能力培养——以岳麓版、人教版“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