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013-04-29蔡英
蔡英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生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A-0021-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际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活动的舞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在愉悦和自信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主体性,提高阅读水平。
一、在探索中合作学习
新课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课文所提供的阅读信息常常有更深层的意义,这些潜在信息需要读者去发现和理解。而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识经验的限制,在此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和困惑,必须经过分析、推理和探究,经过思维的碰撞后,学生才能产生“灵感”和“顿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让他们自由充分地讨论、交流,在这样的氛围里,信息得以沟通,情感得以交流,更主要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初读课文后,就可以设疑:“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称之为黄河的主人呢?”引导学生抓住文眼:“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由浅入深,进而领悟课文的中心。
二、在朗读中感悟情感
情感是文本的生命,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采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抒发的是内心的情感。可以这样讲,让学生感悟作者所流露的情感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朗读是视觉与听觉,情感与思维全方位的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文本优美的韵味,增强美的感受能力。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可以把文字表达不出来的地方,通过语言技巧加以弥补,使静止在纸面上的人物、事件、情节活动起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带领学生感悟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
例如,《狐狸和乌鸦》一文中,狐狸的三次“好话”是全文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时以这三句话为切入点,则是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因此,教师就应该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狐狸虚情的问候、假意的赞美、违心的请求。
三、在表演中融入角色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尽管课文描述的景色非常迷人,叙述的事情也很感人,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究其原因,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总把自己置之度外,语言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体验,语言情感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许多记叙性很强的课文改编成新颖生动的课本剧,让学生排演课本剧。
例如,教学古诗《赠汪伦》时,在朗读理解古诗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感悟、体验,围绕教学的重点“感悟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进行说、唱的多形式表演,感受李、汪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当表演汪伦的学生脚下踏着节奏,嘴里唱着依依惜别的歌曲时,表演气氛达到了高潮,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利用作业延伸课堂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业布置需要延伸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中的课外作业布置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推荐课外读物。例如,在教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可布置学生课后阅读《水浒传》中的一些小故事。
查。结合课文内容,利用多种途径查找一些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例如,在教完《九寨沟》后,可布置学生课后查找九寨沟的相关资料。
写。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模仿进行小练笔。例如,在教完《动物园》后,可布置学生课后观察小动物的吃食动作,模仿本文的写法进行小练笔。
讲。将课文的内容编成故事,并复述给家长听。例如,在教完《三顾茅庐》后,可布置学生将课文的内容复述给家长听。
做。将阅读课文的内容与科学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自实践阅读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在动手动脑中复习课文知识。例如,在教完《陈增巧破巫术》后,可布置学生课后用明矾水亲自实践一下。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学生才能兴趣盎然,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探究,挖掘创造潜能,开发创造力,语文教学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责编 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