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有效课堂评价浅探
2013-04-29冼伟昕
冼伟昕
【关键词】有效课堂 评价 农村小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A-0012-02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同时,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代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了教学评价的方向,因此,构建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是适应小学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一、传统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
目前,很多农村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仍然是班级授课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班级授课制越来越暴露出其缺点。如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暴露出了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评价内容过于片面。很多农村小学的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偏离生活实际,重知识轻能力,忽视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起到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
2评价标准统一化。当今的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3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过于注重量化和局面测试,而忽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往往是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却不重视教师、学生对自身的评价。
4评价方式欠灵活。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非主体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5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评价长期存在的问题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这使得本是作为手段的考试变成了学校教育追求的目的,以致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一考定终身”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与发展的机会。
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明显地暴露了出来。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发展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课程标准提出:“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堂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的科学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理念和发展性评价观念下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学科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提出:“要发挥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依据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基教研中心制定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出层次,如“三自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己选择练习的难度、高度,自定学习目标。
2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讲、学生练,这种交流是单向的,没有交互性,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观察并积极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并及时反馈,避免简单化和形式化。此外,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评价等应充分、有效,不能蜻蜓点水。
3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参与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
三、制订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符合本校学生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评价量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要素。
1确定评价指标。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重视学生学习方面的要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强调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抓住要点,对素质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学科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教师教学基本功方面的要求加以体现。
2确定指标分值和权重。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要给一级指标定分值,二级指标不定分值。这样评价者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可参照二级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但是打分时可将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平衡,根据整体感受给一级指标打分。这有利于教师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将具体分析和整体评价结合起来。
3确定综合评价的方法。小学课堂教学综合评价包括总分和综合评语两种形式。总分为一级指标之和,综合评语可根据二级指标的达成情况,结合评课目标、师生的实际情况、课的特点等进行分析、评价。
4确定创新激励奖。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创新空间,并专设一项奖励分——“创新教学亮点奖励分”,分值为5分。此分单列于100分之外,以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努力创新,形成小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亮点”。
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必须转变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我校尽管已经制订了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但是,要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还应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的转变。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过去的为应试服务、为分数服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重视评价的形成、诊断、改进作用,肯定成绩,找出问题,采取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2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转变。长期以来,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只重视他人的评价,少了全面性而多了片面性,少了民主性而多了权威性(或称专断性),而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则将教师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结合起来,使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成为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能力的手段。
3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转变。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由单纯的评价教师的教学转变为既评价教师的“教”又评价学生的“学”;由单纯的评价学生的“智育”转变为对学生素质全方位的评价;由单纯的评价教师对知识传授转变为对课堂上师生的一切教与学活动的评价,甚至于包括对课堂氛围、师生关系等环境和人文因素的评价。
4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转变。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现了由掌握知识的多少为尺度到以人的发展水平为尺度转变,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在评什么的问题上,从注意共性到尊重个性。
5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的转变。着眼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从定性与定量的分离转向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发展的、多样的、全程式的评价方法,提高了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6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反馈与解释的转变。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的反馈与解释从“武断”转向“灵活”,从“盖棺定论”转向“使其再生”,注重了生命的活力,富有人情味。教师应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契机,灵活地向学生反馈与解释评价结果,形成小学课堂创新教学的亮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总之,只有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才能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