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地理课中创设教学情境
2013-04-29张永松
张永松
摘 要:高中地理包罗万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与生活密不可分。简单直接、照本宣读的教学方式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情境教学成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本文从创设导入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多媒体情境、创设实验情境四个方面谈高中地理创设情境教学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人们普遍认可情境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无法领会情境教学的实质,不是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就是生搬硬套别人情境教学的案例,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积极掌握正确的情境创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巧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善于利用学习动机受自身情感驱动这一特点,巧设导入情境,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教学“洋流”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出示一副太平洋附近地图,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2011年,日本福岛因地震造成核泄漏,中国和美国相比,哪个国家受到的影响较大?为什么?”这时,学生会根据地图上三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回答出“中国距离日本很近,所以中國所受影响比美国要大”。这时,教师给出答案“美国所受影响比中国要大”,学生会感觉异常惊奇,对“洋流”因素产生强烈的探索欲,积极主动地投入这节课的学习。精心创设导入情境,既可以利用客观时事吸引学生眼球,又可以用学生认知上的矛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对“洋流”的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良好开端。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思维
学贵有疑,疑问和思考活动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问题则是影响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导向。教师应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设置课堂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提问进行思考、分析、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时,为了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具体学情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气候变化吗?其主要表现有哪些?”“按时间尺度划分的话,我们可以把气候变化分为几种类型?”“全球变暖对我们有什么实际影响?”等等。这样,在有具体问题的情况下,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自主分析所学内容,从而总结出相应的答案,在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有效拓展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通过这样逐层深入的课堂问题,推动学生思维深入发展,又可以改变学生僵化低效的传统学习模式,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多媒体辅助情境,深化学生理解
高中地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仅靠教师理论上的讲解往往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简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例如:教学“冷热不匀引起大气运动”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大气放热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幅大气放热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等几个环节的具体过程。有了直观的图片展示,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这些变化过程,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记忆表象,便于理解教材内容的描述。同时对大气放热知识也会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自主总结出大气运动的一个过程,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也会有积极意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有效消除地理学科抽象性特点对学生学习产生的不利影响,把抽象难懂的文字叙述化为具体简单的图像表示,是加深学生理解、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四、创设实验情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只是从书本上了解相关的地理概念和现象表述,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很难做出正确分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如在教学“河流地貌的发育”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河流的侵蚀方式:在倾斜放置的塑料盒上铺满一层沙子,并在盒子底端插上一根小木棍,然后引导学生动手在塑料盒的顶端把水缓缓注入沙中,并进行观察。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塑料盒上的沙子会被水冲刷成沟,随着水注入的逐步增多,学生还会发现沙沟不断扩大,露出塑料盒,同时沙沟还会逐渐延伸至塑料盒底插有木棍的地方,把小木棍冲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亲眼”看到河流溯源侵蚀、侧蚀、下蚀等不同的河流侵蚀方式,自然会加深理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特定意义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对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情境教学的价值所在,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