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书法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一)
2013-04-29寿洪
寿洪
摘 要: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3年1月18日,教育部本年度一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发布。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课程,显得格外重要:书法课程建设的现状如何?书法课程的学科基础是什么?书法课程建设的关键在哪里?书法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目的与任务如何确定?书法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考核与评价体系如何构建?书法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有哪些?书法课程能否真正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日常开设、正常教学、经常检查、有地位、有保障的课程?等等。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一些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基础教育 书法 课程建设
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课程,我们把它叫做书写、写字、硬笔字、毛笔字等等,无论名字怎么叫,实际上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即正确、规范、美观和有技法的汉字书写,习惯上称之为书法。因此,在这里不必因名而争。
中国古老的传统,少女少妇初见尊长亲人,呈礼(俗谓“见面礼”),总是亲手做“女红”,即“针线活儿”。少男则要“见人”,先得拿出“字”来让所呈之人审鉴。受礼者就从这一件女红、从这一张字,来判断此女此男的心和手,那显示了她或他的性灵才思,品格气质。你看这有多么重要——又多么意味深长,风雅高尚。……这是国人的一项高尚的文化修养,陶冶人品气质,提高精神境界、审美水平的重要课程。古人对书法有独到的认识,即书法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书写水平是衡量一个人修养高低的标准,是为官升迁的条件,在有些朝代更把它当作制度来推行。
一、基础教育阶段书法课程的现实困境
尽管有教育部2011年、2013年分别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目前大多数学校尚未把书法列入的正规课程,只是作为特色教育、兴趣班的方式存在于一部分学校中,书法课程的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和体现在语文写字教学的某些章节之中。在高等院校中,书法教育研究和书法课程建设相对丰富一些,除相关艺术专业有书法专业课程外,一般会开设书法选修课程;书法专业教师的教学、创作的理论与实践,可能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有一些学者从书法的教育功能方面,研究书法的整体功能、美育功能、德育功能;也有少数研究者,从事更为深入的书法学科的发展研究,如陈振濂著《书法教育学》,王海等著《基础书法学》,何学森著《书法学概论》等。尽管如此,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课程建设和高校书法专业招生是脱节的,书法教育研究基础十分薄弱。
在国外,日本的书法教育研究比较广泛。在日本,书法教育被称为书道教育,一般分为三级,低级的有书法启蒙教育,学前儿童书法观的培养,小学毛笔字教育;中级的有一般书道专门教育和初高中的书法教育;高级的有教育大学的专职书法培养课和专门的书法学校,设置相应阶段的书法课程。由于日本基础教育实力雄厚,书道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成效显著;而高校的书法教育被作为选修课或者兴趣课对待,难以得到切实的保证。所以,日本的初级书法课程研究成果明显优于高等的书法课程研究成果。另外,日本大学阶段的书法课程实行学分制度,对书法课程学习的评价采用等级分制。在文献方面,日本书法教育协会在文部省的支持下,编辑出版了《书法教育概要》一书作为书法教师执行教学时的准则,为书法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一)书法课程地位重要,处境尴尬。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一贯重视书法课程教育。近十年来,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写字教育的文件,如:1998年发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2011年颁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及普通高中开设一定的书法课程,并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程。2013年1月18日,教育部本年度一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发布,进一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制订切实可行的书法课程实施方案,力求区域性整体推进书法教育;同时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等。——可以看出,书法课程的地位有多重要了!当然这是文件中规定的地位,而事实上,书法课程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二)书法课程定位不清,任务不明。
一般认为,书法课程是语文教育的内容,应由语文教师兼任,是解决识字、写字作为文字交流的任务,所以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学段(1-9年级)的写字教育具体目标,在《意见》中强调“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由于汉字特殊性,书写水平体现国人的基本素养和文化素质,是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所以《意见》中说“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从书法课程的技法看,书法课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艺术教育,所以在《纲要》中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书法课程又成了美术教育的内容了。
上述得出的结论是:书法课程既是语文教育,又是素质教育,也是艺术教育;既是文字教育,又是文化教育,也是技法教育,有着不堪承受之重;看似重要,但事实上处境边缘化,与三者都相关,而三者都不会把它当作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对待,或者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实际情况是,语文教师不会教书写技巧,美术教师不会教文字知识,更有教师以为写字课就是让学生抄写。因此,要把文件中的目标变成现实,尚须做大量实实在在的事情。
(三)对书法课程认知不足、建设不力。
从教育层面看,目前,书法从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都相应正式设置,唯独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课程缺失;而从教育学理论和课程学理论方面对书法课程建设的探索,更为落后;书法课程规范、标准、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机制等还没有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教学方法、手段基本上停留在经验型、传授型,没有以学科为依托,建立课程规范,研究和建构基础教育阶段书法课程体系,显得十分紧迫。
从实用层面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按键打字逐渐代替手指书写,人们“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电脑中的“万物皆备”与人脑中的“一片空白”逐渐成为可怕的现实,说明人们独立思考能力正在下降。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书写对人的大脑和心理都具有开发作用,书法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促发儿童的潜能。书法作为古老的艺术,其作用在于“滋养”的人体的各个系统,包括感觉系统、注意系统、认知系统、情绪系统以及运动系统。
从人文层面看,为了应试与升学,目前学校教育中科学知识类课程绝对至上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导致文化类、艺术类课程相对受到漠视,使学生与人文价值、道德价值等非物质性观念渐行渐远。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健全发展是当下教育的关注点,书法的教育功能、教化作用,自古都被统治者所重视,目前也不应例外。
(四)书法课程教育体系缺失、师资匮乏。
目前,书法课程教育没有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缺乏科学的可操作的教育机制。由于历史的客观的种种原因,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书法课程教育还没有像其它学科那样形成自身完整的系统,也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教学体制。例如,还没有编出完整的系统的现代书法课程教材及教学大纲,还没有科学的书法课程标准,还没有形成自成体系的书法课程教学法,还没有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的高质量的专门从事书写或书法的教师队伍。尽管在2013年1月1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说:“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书法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逐步达到能兼教书法。师范院校要重视培养师范生的书法教育能力。”但师范毕业生的素质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高校书法教育专业也少得可怜,即便有这样的专业毕业生,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也没有书法教师的编制。——没有师资,焉能有书法教育?焉能有书法课程建设?
值得强调的是,对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的书法课程教育的规律、理论和经验进行的研究、总结和整理,研究不够,借鉴乏力。以文字演变为核心的文字学是古代书法课程教育的基本内容,它包括识字、书写为基础的训诂学、音韵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构建了相对独立的书法课程教育体系,制定了完整的书写要求和考核标准,编写了内容丰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识字书写蒙学教材。在古代书法教育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文字书写教育和相关知识的传授,而且融入了人的道德教育内容,把书写技巧、知识传播和德行修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我们祖先发明汉字、使用汉字、改造汉字的历史悠久,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和资源,我们没有理由不利用,更不能丢弃它!因此,要改变现状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独立的书法课程教育课程,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良性的教育机制,不仅要教字的写法,而且教字的文化,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日常开设、正常教学、经常检查、有地位、有保障的课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