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年级生和退休人士

2013-04-29徐小丽

出版参考 2013年7期
关键词:出版界宝岛社长

徐小丽

“Hi,我编的《传艺》杂志你收到了吗?”

“收到啦,在看呢。原来那么多传统艺术保留在咱们宝岛台湾啊!”

“沛琳,在干嘛呢?来我家泡茶?”

“我在参加宝马车组织的中国文化之旅哈,去不了啦。”

……

“Hi,我博士考上啦,开心,导师是闽南文化专家陈支平教授。”

“哇,沛琳,太厉害了,以后你就可以长呆在厦门了。”

……

“博士论文答辩过啦,没有延毕,而且又接到了漳州师范大学的副教授的offer!”

“太崇拜了,有机会我要去蹭课,听听我们施大记者的闽南文化课程。”

……

认识沛琳,一晃好几年,每次见面,都能感觉到她的变化,工作上的,学业研究上的,还有生活上的。比如妆容打扮,这次走清新文艺风,下次就会职业大咖族,再下次就有可能是让人目眩的街头朋克装。她是毛爷爷倡导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也是时尚女魔头认可的“每日一妆、自我风采”的潮人。总之,就是正能量超级澎湃的存在。

好了,铺垫完成,现在我来揭底,以上所讲的“沛琳”,是一位四年级生(宝岛说法,即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当然我是征得她本人同意才说出年龄的)!啊喂,把下巴都合上啦!

施沛琳,曾任台湾地区《联合报》记者达20多年,期间获奖无数,采访、出版遍及文化、艺术产业多个领域。2005年光荣退休后,开启自由职业生涯,主编台湾地区唯一一本关注传统艺术文化的杂志,到学校兼职讲授新闻编辑出版方面的课程,往来大陆沟通两岸出版界,又发力努力奋力考取厦门大学关于闽南文化的博士,期间还在“凤凰网”开设博客,撰写往来两岸的所见所得所感,现在又变身高校教授,继续在大文化大出版领域开疆拓土。四年级生的新人生,刚刚起航。

这是我认识了解的台湾地区出版人的其中一位,其他还有比如广受出版界尊敬的,尔雅出版社的创办人隐地先生,致力于出版台湾文学,七十多岁,仍天天上班,看稿、改稿、出版,自称“春天窗前的七十岁少年”。事实上,在台湾地区,特别是出版界,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仍是努力工作,不断挑战自我,创造社会潮流,不停步向前冲的年龄,是社会关系充沛、成绩斐然,得大自在的年龄。为了他们的工作,为了保持出版社、杂志社的纯粹和精神,为了社会的文化使命、人生意义,他们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退休”这个字眼,只是自称“熟龄人士”。

反观大陆地区,“退休年龄”是一道物理上的天堑,也更似乎是心理上的休止符。常在出版界采编的记者都有这样的经历,这次采访甲出版社还是赵社长作答,下次采访已换为钱社长,哦,原来赵社长已退休。然后就再也找不到关于赵社长的一星半点,私下联系,原来对方六十花甲后已开始“两耳不闻窗外事,洗衣做饭抱孙子”了。

这是制度使然,但其实也是道路自我选择。这种选择,于己,或不得已而认命,或早已自行缴械,不得评判。但是对于社会,对于文化发展,却是集体意志丧失,是巨大损失。这就好比在出版的跑道上跑步,如果不设限,有的人可以跑到50米,有的人可以跑到80米,但如果在60米的地方拉了条终点横线,所有人不管前面是慢悠悠,还是冲刺跑;只要胸脯一碰到横条,就自动减速停止。那所有熟龄出版人加起来,我们总共少跑了多少米啊?

出版,不同于生产性行业,它是脑力激荡的产业,它的繁荣发展,完全靠脑。出版人的身体年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理年龄。我们总说要两岸出版大交流,但目前还停留在版权贸易多少本,两岸交流考察多少次,两岸图书展会多少场等数字上,其实更重要的应该是两岸出版人的深层交流。而出版人的深层交流,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本文所讲的熟龄人士的交流。当宝岛的熟男熟女们,自称“我们男生,我们女生”,左手批稿,右手上传App电子刊,脑袋里想着晚上的音乐会,电脑屏幕上闪烁着下周的未做事项;我们的准退休人士,却从容收拾下班,开始演练退休后生活。这就是差距,而这差距,需要密切交流、自我反省、勇于突破,才能逐渐消除。这也是浪费,是出版界脑力的集体性浪费,需要一系列制度改革,才有可能慢慢减少。我们期待着,有那么一天,在拐角的咖啡馆里,两岸的两位四年级生,为了某个出版问题,争论得口沫横飞的场景。那是两岸出版交流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出版界宝岛社长
当代年轻人省钱图鉴
邮票上的宝岛风光
国际畅销书作家及其作品在中国的出版及传播分析
出版界与图书馆界阅读推广合作研究
宝岛寻宝记
热带宝岛海南
酬道平社长
出版家、理想主义及其他——读《邵洵美:出版界的堂吉诃德》随感
看榜
韩国HI GHY ARN公司社长参观博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