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工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
2013-04-29鲍炳中
鲍炳中
[摘 要]搞好高校教工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推动广大教工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从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拓展阵地、创新载体,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工党員队伍;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D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7-0037-03
近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工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得到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但是,面对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高校教工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教工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有的开展教育管理的时间不能保证;有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相对滞后;有的教育管理内容针对性不强等等,以致一些党员的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育人工作方面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勇于探索,善于创新,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高校教工党员是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承担着直接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的决策决定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高校教工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基础工作。搞好教工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推动广大教工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一重要部署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指南,同时也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工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指明了方向。
一、加强高校教工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是重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也是党员履行职责、发挥表率作用的重要保证。当前,提高高校教工党员队伍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要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党性教育作为基本要求来落实。党性是对共产党员政治品质、思想作风的要求,也是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立身之本。抓好党性教育、增强党性是提升党员素质,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共产党人的党性源于对党的事业的不懈追求,源于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回顾总结,是进行党的历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教材。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汲取我们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不断反思和自省中获得提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树立坚强的党性自觉和党性自信。
(二)把理论武装作为根本任务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理论武装是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根本途径。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教工党员的思想理论建设,要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凝聚力量、推动学校工作。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高校教工党员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此外,还要深化对党的十八大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部署和新要求的认识和理解,更加自觉地推进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三)把道德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推进。道德建设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把教工党员道德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来抓,从而带动和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要牢牢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教育引导高校教工党员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带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弘扬优良教风,潜心教学科研。党的十八大在对党的教育方针的阐述中,突出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强调了“立德树人”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高校教工党员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者和弘扬者,更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如何实现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既是当前教育发展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高校教工党员队伍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高校教工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拓展阵地、创新载体是关键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工党员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深刻,传统的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手段的信息传递功能已经弱化。因此,如何进一步适应新媒体时代特点,与时俱进,以增强吸引力、唱响主旋律为重点,拓展功能互补、辐射广泛的教育管理阵地,创新新颖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管理载体,是有效进行高校教工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关键。
(一)从高校教工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实际出发,利用新媒体加强党建网站和信息平台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我们要把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与高校教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管理,主动占领网上思想文化阵地,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传递教育正能量。高校教工党员教育管理要探索创设信息化平台,设置网络课堂、制作手机报、编发学习微博等途径,加强阵地建设。探索运用网络开展党员网上教育、网上组织生活,将学习资料在网络上发布,方便党员随时阅读、学习,增强教育管理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牢牢把握高校教工党员思想理论建设的主动权,在高校教工党员“想什么”、“怎么想”等问题上予以引导,搭建教育管理者与受教育管理者的桥梁与纽带,使新媒体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教工党员思想理论教育的新阵地。需要思考的是,单纯的、孤立的党建网络和平台其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有限的,高校还必须加强新媒体文化建设,把包括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在内的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拓展校园文化内涵,延伸校园文化功能,构建有利于高校教工党员教育管理新阵地的外部环境和良好氛围。
(二)从高校教工党员队伍的思想实际出发,利用新媒体丰富教育管理内容。应该说高校在教工党员党建网络建设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一些高校的教工党员已经通过网络过组织生活,一些党支部还开设了微博群,建立了网上党校、活动中心等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网站建立之初热热闹闹,不久便归于寂静,鲜有党员问津;有些平台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似乎党员积极性很高,但是娱乐化倾向较重,少有价值引领和思想导航。因此,高校教工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要在内容的丰富性上下功夫,除了时政、新闻之外,不但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网络等媒介加以宣讲,而且要对高校教工党员在现实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和社会现实引起的思想困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予以解读、解释和帮助解决。只有如此,才能使新媒体真正成为高校教工党员的“精神家园”。
(三)从高校教工党员队伍的行为特点出发,利用新媒体创新教育管理形式。内容决定形式,但是形式对内容有能动的反作用。新媒体能够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在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中,让他们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调查表明,新时期高校教工党员愿意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但是对枯燥的说教比较反感。因此,高校党建媒体的建设和维护者,需要着力研究新时期高校教工党员的行为特征和兴趣焦点,大力借鉴非党建媒体的建设思路和创意,努力创新为高校教工党员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总结推广网络党建有效做法和经验,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网络宣传教育,通过系列报道、在线访谈、论坛跟帖等方式,注重运用微博客、社交网络和移动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变单向的灌输为平等的对话,变单一的说教为生动的交流,以自主活泼的形式,打造高校教工党员教育管理的“红色阵地”和“火热熔炉”。
三、加强高校教工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是保障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长效机制是指能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只有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才能确保高校教工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激励广大教工党员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变为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这对教工党员教育管理尤为贴切。
(一)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以增强学习能力、提高理论素养、推动学校发展为目标,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工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教工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重要抓手,应具有先进的学习理念,明确的学习目标,健全的学习机制。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制定好教工党员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对党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并教育引导党员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要健全党员终身学习制度,不断创新途径与方式,在党内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健全述学、考学、评学等制度,坚持党员集中教育培训和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加强考核激励措施,引导广大教工党员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分析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健全党员党性分析长效机制的基础。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交心、思想汇报、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通过制度使组织生活规范化。严肃党的组织生活纪律是健全党员党性分析长效机制的保证。有了制度,还要认真执行,对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的教工党员,应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转变的,要按照制度规定进行组织处理。要开好党员民主评议专题组织生活会。这是以交流思想、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活动制度,也是融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于一体的有效形式。要教育引导教工党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本部门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搞好党性分析,提高思想认识。要把党员的党性分析评议与年终总结、民主生活会、评优表彰和干部考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党性分析评议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同时,加强对党性分析评议工作的督查指导,保证党性分析评议质量。党员民主评议专题组织生活会一般在每年年终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进行。
(三)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切实把创先争优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有效地转化为相应的制度安排和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用制度推动工作落实,是促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的基本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在健全协调推进机制上下功夫,科学设定争创目标和任务,形成常规性工作格局,推进党群共建联建,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经常性工作。要在健全党员服务群众机制上下功夫,结合高校教工党员的工作特点,切实完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为师生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在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上下功夫,完善群众测评制度,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依据。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机关党委
特约编辑:胡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