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改渗透心理引导的点滴体会

2013-04-29李学祥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语文

李学祥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学生不能单纯为应对考试而机械地勤思苦学,而要多方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发展智力,提升能力,更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里,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表述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想法,权作抛砖引玉之用,企求同行指正。

一、教改的前瞻性

细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教学建议”: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对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教改的可操作性

语文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精选的文章往往文质兼美,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弘扬了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烙上了乐观向上的时代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烙印。如果教学得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有意识地将其中的真善美渗透到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渐渐地让他们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意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自然需要结合自身体验来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从而极大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三、学科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与教师的责任

语文这门学科最具欣赏性、实用性与普遍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教育。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初步认识世界和体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阶段,是小学的启蒙教育向中学的自主教育挑战自我的华丽转身。这个时候,学生的身心在急剧发展,不断变化。教师除了做好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外,同时承担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多多通过教法改革,获取语文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双丰收。这既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宏观需求,更是广大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新课改新要求,教学目标包罗万象,而万变不离其宗。这些教学目标,可都浓缩在认知、志向和心理这三个领域里。 诚然,在实践中要顾及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内容,区别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

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心理教育的内容也应不断调整。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心理疏导,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让学生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教材中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在学习交流、思想碰撞中达成共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诚然,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会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心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完成语文教学的同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加强心理引导,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正因为中学语文心理教育有别于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教学,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过于严肃,也要防止枯燥无味地说教。

四、教师的应对策略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语文教学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结合所教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意无意地适时点拨,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愉快主动地接受心理教育。

1.课堂实录

课堂上要有师生的交流,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因为同龄人的思想更容易发生碰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感情的投入和心理反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首先是能千方百计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诚感人,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对审美情趣有所体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心理更健康的目的。

在教学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时,我作了如下分析:这是一篇感人至深而似曾相识的叙事散文,文中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有关母亲的平常琐事,追述了母亲勤劳、宽容、刚强的严师慈母的性格,体现了母子深情。教学之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母亲做的最感动自己的一件事,目的是让学生在心理方面剖析自我的亲情体验。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讲述了母亲关心自己的一件事: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父亲中风瘫痪后,母亲成了家庭的顶梁柱。为了供自己上学,好几种疾病缠身的母亲,忍着病痛在外打工挣钱,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如今已是肺癌晚期。这个学生边说边流下了眼泪,这是真实感人的真情流露,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撞击着他们的心灵,体验到了人性的光辉。这就为体验这篇与之相关的母子情深的课文提供了生活借鉴。

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中要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人文性于一体。一改学生的“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其效果不言而喻。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自信、自爱、自强与自尊的健康心理角度来考虑,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常给予必要的鼓励,多个角度评价学生,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利于他们挖掘自身的潜能。这样,教师的期望自然会化为学生的自信,成为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2.生活碰撞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啦,教师的要求与学生的意愿发生冲突啦,同学之间闹矛盾啦,学习成绩下降啦,做班级干部吃力不讨好啦……此情此景,教师就要适时地通过语文教学来步步引导学生,让他们能以平常的心态来对待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

很多教师有过这样的体会:自己精心备好的内容,自认为条理性也很强,一度沾沾自喜,以为轻松自如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谁知在教学过程中,却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至于探究学习、交流学习、合作学习的踊跃程度,更是无从说起。这样的教学效果不道自明。教后反思,熟知那是因为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是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顾及学生的心理反应,熟知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见景生情地融合生活实际,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效果将会大大不同。

如在教学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时,一上课我先利用自己录制的视频反映本地的风俗人情:每年三月三日,平南、桂平、贵港甚至藤县、梧州各地的善男信女、感受热闹的痴男淑女,都云集在桂平市马皮乡的万安寨赶庙会的场景(因为离我们这里不过几千米的路程,很多学生已去赶过这里的庙会)。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云南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云南,带到了云南歌会的现场,学生对云南的歌会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拉近了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距离,他们上课自然听得认真,课堂的听课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坚持教改必有所获

教师只有充分合理地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善于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调动学生探究、交流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多些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教师要不懈努力,共同探讨,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

如上做法,我尝到了教改的甜头: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能力提升了;学生成长了,个性发展了。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语文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