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智慧在语文教学中显现

2013-04-29黄燕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宋词李清照语文

黄燕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科的范围就有多大。作为语文教师,应做到合理科学地把握教材,细致娴熟地驾驭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智慧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显现。

一、让学生学会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少学生不知如何质疑,这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教师可以在课文中一些关键点设疑,让学生读时开动脑筋,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学生也要善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因为读文学作品,不同的读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歧义,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像魏书生老师那样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创设一种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踊跃质疑、辩论。只要言之成理,符合文章的立意,就应给予充分肯定,不要拘泥于教参上的一家之言。

二、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读书和思考时间

现代教学提倡高效课堂,而一些教师误认为一堂课用时少、容量大就为“高效”。其实真正的“高效”,应该是说在课堂这个平台上,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其学习兴趣,展示、提升其综合能力,引领他们学习的方向。这一切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一个前提: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为了赶任务,把理应慢慢欣赏的阅读过程变成了步履匆匆、直奔目标的急行军,学生几分钟之内就浏览完课文开始发表见解。这样貌似快捷高效的课堂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因为这种“对话”教学只是教师越俎代庖的变相呈现:教师的问代替了学生的问,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文章应有的设疑被消除了,应有的深度被搁浅了,应有的审美愉悦被稀释得索然无味……这些都违背了高效课堂的理念,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要保持适度的缄默,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宽松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能真正沉浸于文本之中,探索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注重课内外链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学习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传统文化、地域风情、社会生活等都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意识,让他们在这个喧嚣忙乱的时代,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一丝清风迎面吹来。

初中阶段的教科书中,像杜甫、李白、范仲淹、李煜、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大家的作品不止一篇,那么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篇的识记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角度,带领他们对这些大家及其作品进行整体探究,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词五首》时,我要求学生把过去学过的李清照的詞《声声慢》《如梦令》与这里面的《武陵春》放在一起记背。在记背的过程中,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是李清照的作品,感情基调会有如此大的区别?”我就顺水推舟,讲解词风与作者生平经历的密切关联,进而讲到宋词的流派划分,让学生比较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别。

通过比较,学生回答:“前一类词中人物多是女子,词中刻画她们细腻的情感,如哀伤、惆怅、喜悦等,多使用花、水、舟、梦、楼这类的词语,风格秀丽。后一类词豪迈开阔,有大丈夫的气度,人物都是一些英雄豪杰。”此时,我点拨说:“刚才大家分析的这两类词就代表着宋词的两大流派,一类是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另一类是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其中李清照的词以其南渡为界,前后词风有很大不同。有人说宋词无论是豪放还是婉约都美得让人沉醉,有杏花雨、秦楼月间纤丽的精致,有杨柳岸、长亭道上淡淡的忧伤,也有古道旁、沙场地中金戈铁马豪气的飞扬……这里面有许多人物、故事、作品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感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双休日查阅有关宋词的资料进行研究。”

一段时间后,学生展示的成果十分可喜:有李清照、苏轼生平研究及词作风格研究,有花间派与婉约派异同的研究,有词牌名代表不同音律的研究,有南唐后主李煜对宋词发展贡献的研究,有唐诗到宋词的发展变化研究……虽然文字内容都不长,但这些异彩纷呈的独特感受,令我不禁啧啧称赞。

一位名人曾说,一本书放在学生手中,知识会变成空气,人人得而呼吸;一本书放在学生手中,知识会变成甘霖,处处得以润泽。学生的潜质是无限的,只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想定会绽放智慧的火花。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宋词李清照语文
宋词里的中秋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品读宋词
点绛唇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