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2013-04-29马小兰
马小兰
摘 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几年来在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一点作法来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研究
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美读鉴赏中充分感受自然美
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
以语言文字便成为学生直接感知的材料。因此,要利用语文教育中的听读教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眼要看,口要读,耳要听,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感受课文的形象,接受课文的美的熏陶。它的范围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从“我的空中楼阁”到荒凉寂静的地坛……有雄伟壮阔、险峻奇特之美。
二、在内容理解中鉴赏社会美
语文课本中那些记叙和描写人物活动的古今中外课文,每一篇都具有社会美的价值,其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激烈交锋,都激发了读者的情感体验,给人以有益的心灵启迪和思想教育。
三、在语言品味中提炼艺术美
1.语言美
文章的语言与作者的情感关系很密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表达的艺术。无论是屈原的浪漫,杜甫的沉郁,柳永的婉约,苏轼的豪放,还是鲁迅的深刻,徐志摩的缠绵,舒婷的真挚,无不让人感受到语言美产生的巨大艺术魅力。
2.形象美
这里所说的形象是指典型形象,即那些带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本质的人物形象。无论是鲁迅笔下的阿Q,还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无论是《孔雀东南飞》中的美丽善良的刘兰芝,还是《西厢记》中的多愁善感的崔莺莺,都是鲜活可感的人物形象,都具很高的审美价值。
3.意境美
意境融合着作家的思想感情,是客观与主观的有机统一。它能产生诗情画意的效果,启发我们产生联想和想象,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余味无穷的感受。贺铸的《青玉案》中的最后几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就是一个由实到虚的意境升华过程,诗人想起情人踪迹杳无,因而更加百感交集,愁绪万千。
教师无论在备课时,还是在讲课中,都要进入角色,倾注感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审美条件,使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在“美”中求取知识,在“乐”中受到思想熏陶,在实践探新中增长创造才干。
参考文献:
苑桂香.从语文教学看美育: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博览,2010(24).
(作者单位 湖南省常德西湖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