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做法
2013-04-29林春树
林春树
初中阶段是形成数学语言表述能力的良好时期,规范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教师应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
笔者注意到学生的数学表达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用数学语言阐述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解不透,看不懂由文字语言叙述的题目,不能熟练地运用数学符号,读图困难;不能把由文字语言表达的题意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正确地表示出来,难以表述解题的过程,对命题、定理等表达错误或表述不清楚、不全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很少的表达机会,并且只有少数学生勇于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数学语言并未充分地理解,学生存在数学语言的转换障碍,数学表达机会缺失;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以下是我针对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营造课堂氛围不是一句空话。有些学生,每当老师提问时,总是担心自己说错了会受到老师的指责和其他同学的嘲笑而不敢说,所以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不敢说的心理障碍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说理的第一步。在教学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以带有侮辱性、刺激性、嘲讽性等词语来评价学生,这样的行为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达的积极性,进而直接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影响受教育者一生的创造性发挥。所以即便是很简单或是刚讲过的问题,当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时,我们还是应该婉转地提醒,同时防止有些学生彼此之间的嘲笑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明白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是难免有错的。
二、形成良性的互动模式
在课堂上,不少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是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表达要求认识不到位,只要求答案、结果正确就行。对于学生的书写、说理或其他语言叙述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忽视了对学生的说理能力的培养。例如:当学生回答到一半时,老师为了赶课堂进度和时间,马上就会挥挥手示意学生:“哦,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或者是发现学生说错了就赶紧说:“可以了,行了,别说了,坐下吧!”害怕学生说得不到位,意思表达得不清楚,会导致其他学生听不明白,教师自己就会帮学生完成说理部分,结果怎么来的,如何解释老师都一手操办,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学生说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彻底剥夺了学生展示、表达数学的权利和机会,违背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学生在最初开始说理时往往会模仿老师的语言、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碰到说理问题时或是在引导学生说理时教师必须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激励性和启发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的条理性、逻辑性、连贯性,在训练学生说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即要求学生回答时不能模棱两可,以免别人听起来模糊不清。当学生说得不流利或是不完整时,应该加以补充,然后让学生再复述一遍,必要的时候还应该给予规范清晰的板书,这样学生会受益匪浅。
四、加强术语的精讲善练
数学语言是学生进行数学表达的重要方式。学生必须深刻地理解数学语言,进而达到能够运用数学语言的目标。数学语言常见的三种形式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三种形式语言的讲解,以使学生能充分理解数学语言。具体地讲就是教师应该重视概念的实质,对概念、定理、法则等关键词、句要讲解透彻,充分揭示其数学意义,让学生领会其实质;对一些数学符号,教师应讲清它的数学思想及相关背景,注意揭示符号形式的表示过程,注意对符号表达式意义的理解与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并能运用数学概念的名称和符号。图形语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关键点,发现图形的特征,理解图形所表示的数学含义,读懂图形并且注重与其他图形的比较、分析,使学生能对众多图形进行区分与识别。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导之以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传统数学教学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头表达。课堂上教师讲概念,学生记概念,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做题,这与当前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极不相符。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勇于提问,合理猜想,积极讨论、分析。
(作者单位 福建省石狮市凤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