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缓慢性心律100例治疗体会
2013-04-29贺延奇高生云
贺延奇 高生云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缓慢性心律的患病原因、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状况。方法 选取了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来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缓慢性心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 100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好转出院,其中14%(14例)的患者应用了心脏起搏器。患者在经相关药物和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后,缓慢性心律状况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 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缓慢性心律的患者通常情况下采取再灌注治疗方法,对病病情较为严重不可逆的患者可以通过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方式进行治疗。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缓慢性心律;治疗
急下壁心肌梗塞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冠心病,随着最近几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深入,生活作息以及饮食习惯的不科学、不规律导致糖尿病以及肥胖症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虽然临床上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预后状况良好,但通常会并发缓慢性心律,本文通过对急性下笔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心律的治疗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了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来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缓慢性心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共5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介于51岁-83岁之间,平均74.8岁,缓慢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同患者的起病时间相差0h-24h的患者共占69%(69例),缓慢性心律出现时间同患者的起病时间相差24h-48h的患者共占31%(31例)。在疾病类型方面,窦性心率过缓的患者共占14%(14例),Ⅰ度AVB患者共占61%(61例),Ⅱ度AVB患者共占16%(16例),Ⅲ度AVB患者共占14%(14例)。患者的心率介于25次/min-65次/min之间,平均43.2次/min。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恶心、出汗、头晕等。
1.2 治疗方法 100例患者均采取了吸氧、监护等对症治疗方式,其中符合溶栓指征的86例患者应用了尿激酶溶栓及逆行治疗,心律水平介于25次/min-30次/min的14例心律过慢的患者进行了阿托品静脉推注,药量为0.5mg,然后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泵入,14%(14例)的患者均植入了永久性的心脏起搏器,另外86%(86例)的患者在治疗后为出现任何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持续观察但并没有应用药物。
2 结 果
经吸氧、监护、止痛扩张冠冕改善微循环以及降脂抗凝等治疗后,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缓慢性心律的患者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全部好转出院,其中,仅有14.00%(14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用了心脏起搏器。
3 治疗体会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通常是因为急性缺血引起的,当出现缺血、损伤或者坏死等状况时,人体心肌的电生理结构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导致处于心肌组织细胞膜位置处的离子泵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引发一些损伤性的电流出现,比如患者的病灶区域的自律性升高,心肌组织细胞的膜电位超出正常值范围(膜电位过高或过低),带有损害性的电流以及触发活动的出现,人体缺血、损伤或者已经坏死的心肌细胞同不存在缺血症状的心肌组织之间的不应期区别以及心肌跨膜电位的变化等都会使得人体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发生失衡。除此之外,当人体的血容量下降,迷走神经发生反射状况时,会引发灌注不足以及心律缓慢出现。
该类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一直相对较高,但是通常因为受到医院的综合设施水平、监护室具体条件的限制,导致难以展开血液动力学检测或者进行介入治疗。通常治疗时首先采用常规治疗,然后进行灌注治疗,这样能达到再次疏通闭塞而的冠状动脉的目的,使患者的心肌再次得到灌注,减少心肌组织坏死以及梗死的面积,另外还能够起到缓解心律失常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在因窦性心动过缓同提血压、休克等合并存在时临床上会应用阿托品进行治疗,难以发挥疗效时会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对于心肌梗死并发Ⅱ、Ⅲ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常规治疗依然是选用阿托品,在同时存在休克、低血压的症状时可以采取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
这里笔者认为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缓慢性心律的治疗可以在常规使用阿托品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应当联合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的心律缓慢状况较为严重,则应当应用临时的心脏起搏器或者长期心脏起搏器。对于大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即如果患者的心率超过了50次/min,不存在大小便失禁、晕厥等临床症状时,往往不需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心律进行密切监控,做好对心电图的随访即可,平时应当注重保证将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在稳定状态,一旦病情发生变化或剧烈变化应当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或者置入临时的心脏起搏器。对于患者体内的电解质情况以及其他的疾病等也应当密切关注,在出现异常状况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在治疗期间还应当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为患者创建一个相对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患者的情绪稳定,减少刺激,在等到患者的病情逐步稳定之后才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以保证侧枝循环的状态良好,避免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活动量应当适当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总而言之,在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尿路、血压等的变化,确保在出现异常状况时能够及时进行治疗,这是保证静脉内溶栓以及介入治疗的关键所在,另外如果可以科学合理地运用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相关药物,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盛尧.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缓慢性心律的治疗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3).
[2] 王海英.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68例心电图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0,(3).
[3] 刘静.100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