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化教学

2013-04-29顾嫣清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活动化语文能力实践探索

顾嫣清

摘 要: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高低。本文对实施活动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着重对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课内与课外组织丰富性、多样性、情趣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并作了叙述。

关键词:活动化; 语文能力;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81-002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国外对中小学生学习类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通常情况下,听觉学习者占31%,视觉学习者占26%,而动觉学习者占43%,其中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还决定了动觉学习者所占比例更高。因此,语文教学的活动化、生活化、情趣化,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策略。通过丰富性、多样性、动作化的活动形式,将学生置于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实践性,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实践性探索。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活动化教学,究竟有哪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呢?

一、课内引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1.在自读自悟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领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自读自悟就是把宝贵阅读时间还给学生,唤醒、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意义的同时进行积极的内省与反思,不断发现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如在《大江保卫战》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同样比作是一条龙,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进而对课文语言产生了探究、体悟的意识。此时,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深入细致地读,设身处地地想。有的学生说:“奔腾的长桥此时成了一条可怕的巨龙,因为它随时都有可能吞噬人的生命与财产。”有的学生说:“堤坝上出现的巨龙,是人民子弟兵,是来保大堤、救群众的龙。”还有的学生认为:“同样是比作一条龙,但是却包含了作者不同的感情色彩。”自主的读书感悟活动,让学生不断迸发出独特的见解,不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2.在师生交互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活动。”活动化课堂教学决定了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对话与合作,交流与沟通,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理解同学的想法,学会互相接纳、赞赏、争辩和互助;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间通过努力仍不能解决问题的,要为学生搭桥铺路,指点迷津,使自己成为活动前的策划者,活动中的引导者,疑难处的点拨者与研究者。如《三袋麦子》一课,课文写到小猪、小牛、小猴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土地爷爷送的一袋麦子。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小猪、小牛、小猴你比较喜欢谁呢?说说你的理由。”经教师一点拨,学生突破了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想象,讨论交流。有的说,喜欢小猪,因为它很可爱,而且会磨面,会做各种点心,是个点心师;有的说,喜欢小牛,因为它节俭,懂得保存麦子的正确方法。还有的说,最喜欢小猴子,因为它聪明能干,把一袋麦子变成了更多的麦子。学生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想结合起来。然而,也有孩子持否定观点,觉得喜欢小牛和小猴,不喜欢小猪,因为它很贪吃……正反两方同学各抒己见,教师没有武断地指出谁是谁非,而是让学生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交互讨论,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3.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活动式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性的学习,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运动,从而在亲身实践中学会探究。如学习部首查字法时,有学生提出:“当一个字中含有两个偏旁,如‘腿,既含有月字旁,又含有走之底,怎么办?到底查什么?”教师并没有把现成的规律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动手查查。当学生发现查“月字旁”时,教师又写出了另外几个字“倒”、“激”,让学生查,然后,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相应的规律。让学生们动手查查“菜”“困”等字。他们又发现了“取上不取下”、“取外不取内”的查字规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现的规律学生是不会轻易遗忘的。

动手操作活动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不再死记硬背知识,而是亲自动手实践和思考。他们在活动中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情境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育家杜威曾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生动形象的情境表现活动,以其独特的方式,历来受学生青睐,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内驱力,而且由于表演必须结合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及语言,从而将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如教学第二册《要好好学字》一课,教师就和学生来一段合作表演;教师演毛主席,学生演小八路。一听到要进行表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们纷纷举手,争着要演小八路。于是师生间就开始了语言、动作、表情的交流。当演到第三自然段时,老师说:“小八路们听着,‘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啊!”此时,孩子们已心领神会地不住点头,显然他们已经读懂了“连连点头”的含义,并通过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的协调配合,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创造性地表达出来,获得真情实感的体验。情境表演源于课文,又高于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创设相关的情境,使教学“还原”生活,通过表演对活化课堂教学,内化课文语言,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课外延伸——拓展语文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在我们周围语文资源无处不在,要使广博的资源共同产生课程作用,形成共生效应,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资源作用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叶圣陶先生曾有“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著名论述。教材只不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例子”,那么课堂教学也只能是一个“点”,要通过这个点发射出无数条“线”,编织成学生语文学习的“网”,就必须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做到课内引路,课外实践,课内外结合。

1.开展“买一读百”活动,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是增加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前提。我们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基础上,注重办好班级图书角,开展“买一读百”活动,这一活动不仅解决了“书源”问题,让学生每天都能阅读到课外书,更重要的是还能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或每周写读书笔记,把自己读书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所思所得记录下来,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2.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养成“天天动笔”的习惯

大量的课外阅读,仅仅是种“积累”;光有积累还不够,到一定程度还必须“倾吐”,即“表达”。坚持写日记,是培养学生习作、练习书面表达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实验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写循环日记竞赛,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起到了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促使学生养成“天天动笔”的习惯。

3.用好当地人文资源,让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

我校地处古桥宝带桥畔,丰富的人文资源,也是我们学生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进行社会调查,学习做小导游、小讲解员,让学生感受生活,感受家乡的巨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从而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当然,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像办手抄报、古诗文背诵比赛、课前演讲、表演课本剧等也颇受学生欢迎,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也能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活动化教学的情趣性、游戏性、创造性、实践性,给语文教学带来了高效性。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外显活动中,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有利于认知、情感与能力的发展,也使语文充满情趣,充满生机。

但是,如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题材以及不同年段的教材,挖掘并培育蕴藏在教材中的可活动生长点,从而避免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如何通过组织、指导、调控评价,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更有效地学习,是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与改进的。

猜你喜欢

活动化语文能力实践探索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
构建活动化的低年级语文课堂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活动化”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