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3-04-29粟远荣
粟远荣
摘要: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存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能力发展不平衡、专业情意不浓等问题。只有完善青年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体系,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完善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青年教师的福利待遇,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年教师补充到高校教师队伍中,使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扩大。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1],可见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的一支主力军。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未来。因此,推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一、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青年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是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步发展到胜任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的过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等几方面。
二、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教师的专业知识可以分为三类: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极不合理,其中最缺乏的是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是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必备知识。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仅要知道应该教什么,还要知道应该怎样教。掌握教育学科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就是解决如何教,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学科知识缺乏有许多原因:一是高校增补的大量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从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当中许多人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普遍缺乏教育学科知识;二是高校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多流于形式。虽然高校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内容中有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但由于培训时间短。授课方式单一,对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学科作用不大。
2.专业能力发展不平衡
大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大学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两种主要能力才能完成好大学教师的三大任务,即开展教学、进行科研和服务社会。其中,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因为教师最基本的任务是教学。而目前高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不平衡,科研能力的发展强于教学能力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青年教师一般都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育实习等专门性培训,使得他们的教育理论功底浅薄,教学技能欠缺,从而导致教学能力不强。二是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和职称评聘机制中都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等弊端,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起了误导作用。众所周知,当下各个高校的评价制度与职称评聘机制中都将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教师以及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如承担了多少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刊物是否属于“重点刊物”、“核心刊物”,这些量化的标准成为评价大学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砝码。这种评价体系,诱导青年教师片面追求研究学术,忽视教学,从而导致教学能力难以提高。三是在奖励机制方面也是向科研倾斜。由于搞科研名利双收,权衡轻重,青年教师花在科研上的时间、精力自然就多,投在教学上的必然就少。四是部分高校不重视青年教师的职后培训与指导,青年教师在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基本上是放任自流。
3.专业情意不浓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师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情意不浓,他们对教师这个专业的认可度不高,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不够。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青年教师所面对的现实教学、生活环境比较艰苦。当前,许多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不仅与高校高职称教师的差距过大,而且也比当地中小学教师、公务员中工龄相同者低。繁重的教学、科研与管理任务,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比较低的经济收入,使不少青年教师感受不到教育职业的神圣感。“在经济困扰和生活压力面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念难免会受到冲击,一些青年教师不再将高校教师作为神圣的职业看待,只是将其看作生存的手段。”[2]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职业已经沦落为一种生存手段,已彻底失去了其专业性的特征和价值,更谈不上专业发展。南京某高校曾在该校范围内作过一次问卷调查,仅有29.5%的教师对自己的工资较为满意,其中64.3%属于高级职称者;而九成以上的青年教师对自己目前的待遇不满意。与其他职业相比较,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硕士、博士毕业,对自己的教育投资无论从时间上、精力上还是金钱上来说无疑是最多的,而他们得到的待遇水平却偏低。[3]高校青年教师的待遇水平过低,与高校教师的职业声望不符,影响了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二是高校不重视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重学生、轻教师的倾向。比如,在青年教师的师德考核上缺乏量化的指标;在教师的培训上,注重学历层次提高,而忽略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的培训。
三、推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1.完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体系
在完善职前培养方面,可以建立高校教师培养教育基地。由一流大学设立教育学院,招收具备一定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志愿从事高校教育工作的硕士生或博士生,经过教育理论、方法、技术的学习和教育实践训练,使他们获得从事高教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4]如美国、法国、德国、爱尔兰等国家,已经将大部分教师教育纳入2至3年的研究生教育计划,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从而保障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同时,要健全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积极改革培训方式,适当增加培训时间,增加教学技能与实践的培训和考核。特别要重视教师岗前培训的实效性,不能把教师岗前培训流于形式。在青年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方面,各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专题讲座,教材教法培训班,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来拓展青年教师的学科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各学校还应加大师资培训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为青年教师进修提供条件。
2.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两项主要活动。高校的发展既离不开教学,也离不开科研。要改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必须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引导高校青年教师既重视科研又重视教学,促进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共同发展。教学与科研是不相矛盾的,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深化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青年教师在科研中,通过对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获得新的研究成果,进而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学是教师的实践岗位,通过教学既能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利用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因此,教学和科研对提高专业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把握和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另外,在奖励机制方面,学校应该提高教学待遇,使教学得到的回报与教学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加大对教学的奖励政策。
3.建立完善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在青年教师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在适应期,很多青年教师一下子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很难进入工作状态,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以及专业知识的讲授会感到茫然无措。在这一时期,青年教师最需要支持和鼓励,需要信心与辅导。为了使青年教师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院系对青年教师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导师,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使他们尽快熟悉大学教师角色的要求,尽早融入学科专业建设中去,提高他们从事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真正发挥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效用。学校应将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业绩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晋升职务、岗位聘任、聘期考核的基本条件。[5]并且,要适当地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补助,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
教师是否具有很强的教学责任感,密切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有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开拓、积极向上的精神,要有甘为“春蚕”的崇高境界。[6]所以,高校要引导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教育法》、《教师法》,组织青年教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增强青年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青年教师明确教师的职责,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真正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学而无厌、诲人不倦,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5.提高青年教师的物质和精神待遇
青年教师职业信念的确立与坚守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的教育,它与教师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感受有很大关系。明显增加的生存压力不仅影响到青年教师的生计,也影响到青年教师的尊严。薪酬待遇和住房问题是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政策改革应该以此为重点。国家应该在高校工资的分配中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适当缩小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与高校高职称教师收入的差距,并且要让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者略高于当地中小学教师、公务员工资。只有如此,才能使教育投资与待遇水平相联系,才能激励青年教师不断进取,才能给予社会公众进行教育投资的信心。对于住房问题,政府应该投入财政专项资金,兴建一些适合青年教师居住的青年教师公寓。只有提高了高校青年教师工资待遇,解决了生活问题,他们才能安居乐业。同时,还要注重以情激励。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管理要强调运用情感激励的手段,以增进教师和高校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学校领导要和青年教师像知心朋友那样真诚而坦率地对话,关心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生活;要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鼓励和宣传,从而不断激发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四、结 语
青年教师是高校未来的中流砥柱,高校的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专业的发展。因此,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必须齐头并进。三者之间只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与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高校全面发展、进步奠定教师队伍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柳洁.人民政协报[N].2012-12-24(B01).
[2] 黄颖.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探析[J].前沿,2012,
(12):125.
[3] 王冠男.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职
业时空,2010,(3):85.
[4] 李春燕.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专业化的经验与启示[J].山
西大同大学学报,2011,(4):83.
[5] 郑锋.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13,(2):61.
[6] 艾军.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问
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