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如何促进学生生成性学习
2013-04-29张建刚
张建刚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必须注重“生成性”,这已成为新课改下教师的一种共识。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往往能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教师认真备课,充分预设,营造宽松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小组合作等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成性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生成性学习 预设 问题 合作
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Wittrock,1986)。维特罗克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积极参与其中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自己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他可能不理解教师讲解的语句,但他肯定理解自己加工生成的语句”。他认为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事件和脑的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即新的知识相互作用,主动选择信息和建构信息的意义。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必须注重“生成性”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往往能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
促进学生生成性学习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备课,充分预设
1.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变化,而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机智中生成。同时,新课程追求的是有效课堂,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它的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一定。因此,在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及时地抛弃或转化一些教学意外的“事故”,使之不致演变为教学的“垃圾”。
2.了解学生,精选内容。
我们在课前设计教案时,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和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环节,在每个环节中,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生成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提出假设性预案,但任何预设都应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
例如:巩固练习环节,设计如下题目:
已知,如图,∠ABC=90°,AB=BC,D为AC上一点,分别过A,C作B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
这里,我用问题“根据条件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替代问题“求证:EF+AE=CF”。因为这类求证线段之间数量关系的题目,对于刚入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若要让学生证明△ABE≌△CBD,则应该没有什么难度。我考虑到学生刚学完全等三角形不久,应该很容易想到上述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也随之会想到它们的对应边相等这个结论。这样通过一个结论开放的练习,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经历猜测—判断—证明这三个步骤,不同的学生可能会生成不同的猜测,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这些猜测进行辨析和证明,把枯燥的几何证明题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猜测,使之变得生动起来。当然,教师事先必须对尽可能多的猜测结果进行预设。最后,教师做出点评,该图中包含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可见,这些“预料之中”的生成,就来自课前的充分预设。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必须站在学生能自主生成的角度进行充分预设,即预设性生成。
二、营造氛围,激发生成
1.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将潜力发挥出来。对学生中具有独特的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此外,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
2.情境创设,促进生成。
学习总是与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理解和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所以,在生成的课堂中,若能提供相关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积极生成,教师预设的新知识学习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我认为,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利用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例如,我在教学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函数时,创设了如下情境:一是复习直角三角形三角关系和三边关系;二是出示下图,图中DE⊥AC,BC⊥AC。请你用刻度尺测量DE与AD、BC与AB两组线段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如果把∠A的度数扩大呢?
在本例中,情境根据新旧知识关系创设,“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教师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其实就是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这个内在联系,创设有效的情境,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自主探索环节,主动生成锐角正弦函数值意义,以及对30°、45°、60°锐角正弦值的求法。
三、问题驱动,引导生成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可见,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作用。
所谓问题驱动就是在通过提问发动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根据学的实际,把握课程教材的整体结构,组织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和解决中,达到知识的生成,即教师提出预设性问题,引导学生生成新的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
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教学楼上宣传牌的高度?
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大海中灯塔的高度?
这几个问题的解决的方法由多到少、由简到繁。通过提问引导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并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即通过讨论不断地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若创设一个可生成性强的问题,就能够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的精彩生成。
四、小组合作,促进生成
有学者认为:“下列情形均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1.在教学重难点时;2.在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3.在学生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4.在学生遇到困难与疑问;5.在学生争议之时;6.在解决开放性问题时。”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在适当的时间组织小组讨论,让有用的教学资源在生生互动中生成,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聆听学生的不同的解题思路,吐故纳新充实原有的预设内容,拓展自己的预设空间。
总之,“生成性学习”并非不要课堂预设,有效的生成离不开充分的预设。在新课程背景下,经常提及的“预设”与“生成”是一组相对概念,不能重其一点,如果没有课前的充分备课,做到合理预设,那么,课堂上有价值的生成就成了空中楼阁。同时,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科知识;既要大胆猜测,自由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