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育人,塑造心灵

2013-04-29朱夕功

考试周刊 2013年77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教材

朱夕功

摘 要: 情感改变人们的思想,影响人们的判断,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以情育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尊重教材,但不能被教材束缚,要让教材为生活服务,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 特点分析 措施落实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苏霍姆林斯基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以情育人,抓住学生的上进心和道德上的自勉,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一、分析小学生情感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小学生的神经系统趋于成熟,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调节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逐步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冲动,能够推迟需要的满足时间或改变需要满足的方式。小学生入学后,学习成了他们必须承担的一项社会任务,随之就出现了与学习事件、学习成败有关的愉快和不愉快的体验。他们越来越关注生活中除父母之外的其他重要的老师和同学。小学生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和美感。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经常表现为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和见义勇为等良好品行;理智感经常表现为学习的精益求精、勤学好问、乐于探究;意志感表现为在困难面前不屈服、镇定自若、大胆尝试和勇于探索等;美感的发展则表现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只要适当引导,他们的情感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

二、分析品德与社会课文本特点,整合圆融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要死记住书上的知识或道理,知为行作先导。对于知识一般采取的是结合教材内容,拓展知识面,诱发学生内心感触的方法,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作了这样的表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习是生活的经验,生活是学习的资源。将生活引进学生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道德规范等。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内容都是以情感教育为主体的案例,其目的在于以情感事件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教师应整合生活与课程的关系,拓展知识面,以情激情,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社会》是按照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圈建构的,教材内容都从生活出发,反映了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问题、困惑。如: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编写是在前四个年级家庭、学校、社区等领域的基础上,逐渐扩展到祖国与世界的场景中的,以五年级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

教师教学时,要注意与语文等其他学科内容紧密结合,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不要局限在课堂内,可以到课堂外、社会上、网络室课上等。

三、落实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知行统一

在思品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人的情感是在生活中不断发展的,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以此刺激学生情感的产生,以情促行。思品课固然有知识教学的任务,但又不能止于知识教学,而必须全面影响学生的知、情、意、行各方面。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与生活密切结合。学是为了做,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如六年级上册《我做志愿者》教学设计片断:

1.出示部分国家国旗图案:问几面国旗分别代表哪些国家?

2.说奥林匹克旗帜的标志,多媒体出示北京申奥成功的画面,说说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29届奥运会会徽”,请学生说说其含意。

4.你知道2008北京奥运福娃的含义吗?

5.奥运会给中国带来的好处。我们为奥运做了些什么?

6.各小队围绕“奥运”命题,互相展开常识问答。

7.播放录像,释义“志愿者”,在志愿者身上我们能看到什么?

8.如果我是奥运志愿者,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礼仪,接待运动员时必须特别注意的细节是什么?

9.你对各国文化风俗有什么了解啊?

10.行动宣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我们还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呢?

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我们要把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才能使学生的认知变为情感,行为变为习惯,才能使学生的人格得到锻炼和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教材中一系列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让学生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展开教材中的“生活”,让现实生活和教材融为一体,让学生学以致用,让教材为生活服务。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凸显其生活性特点,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体验、感悟道德教育,以情感人,达到知行统一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青.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情感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2,(03).

[2]来春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情感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达成的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0,(09).

[3]叶廷华.在思品课中引导学生情感体验[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6).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