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价值教育探索与实践

2013-04-29冯益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海洋文化核心价值教育活动

冯益

摘 要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带状和点状空间布局基本成形,如何在保护海洋生态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共同拼接我国海洋经济的蓝色版图。笔者认为,首要任务是需要充分挖掘地方海洋文化资源,通过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全方位在青少年中建设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价值教育体系。

关键词 海洋文化 教育活动 核心价值

人类的繁衍生息离不开海洋,蓝色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早在先秦时期,“兴舟楫之便、渔盐之利”就成为中华民族祖先认识海洋、利用海洋的发轫。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陆地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探索需求,于是人们喊出了“向海洋进军”的口号,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把核心价值教育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这是因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蕴与未来命运。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正基于此,党中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其意义十分重大和深远。

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是学校优质教育基础

象山县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全县由象山半岛东部和沿海“656个岛礁组成,陆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25公里,素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和天然氧吧之美誉。

“百里海岸,千年渔乡”。象山有着“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渔文化之乡”、“中国海鲜之都”、“中国梭子蟹之乡”等称号,2010年6月,文化部决定在象山建立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象山还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渔文化研究会,深入开展海洋文化研究,传承海洋文化精髓,探求海洋文化保护与教育及产业发展相互促进模式。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旗帜,这是号角,这是方向。

自觉和自信是辩证的,体现了一个人的觉悟程度,体现了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作用的认知水平。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推进学校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前提。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使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使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自觉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觉醒和创造。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二是对弘扬中华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三是对学校德育教育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为此,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海洋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文化自觉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践,作为理念的文化自觉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作为实践的文化自觉,就体现在研究教育实践中的创造性和实际成效。

坚持文化自信,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为了做到这一点,一要着眼于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要尊重师生的首创精神,要倾听师生呼声并反映师生的愿望;二要深刻认识当前世情、国情、市情、县情的发展变化,对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三要着眼于“立足象山,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工作定位,开展国际国内的教育交流,提高国际国内的影响力。

有了文化自觉,才能有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有文化自强。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崛起。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尤其是当今世界,我们时刻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巨大挑战。没有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就没有海洋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没有建设社会主义海洋强国的精神动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时刻牢记“这四个越来越成为”,提高发展海洋文化、繁荣海洋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更加自觉地为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丰富的海洋文化是学校优质教育资源

海洋,浩瀚壮观,奥秘无穷,海洋文化,悠久灿烂, 博大精深,这是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和生动的教材。距今59OO至62OO年以前的象山“塔山文化”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离海岸线最近(仅12米)的滨海考古遗址,出土了海洋鱼蚶图腾、蚶壳纹陶支座与陶鱼鳍形鼎足。2007年,在塔山遗址三期的考古中,出土了2枚青铜鱼钩。这足可以证明,象山的渔文化历史悠久。

元《四明续志》记载,象山的石浦因为独特的港口之利,早在秦、汉时代就有海上渔、商活动。至唐代以后,象山的海上捕捞业及航海业已经十分发达。明清时期,象山县南部之石浦,被冠以“浙洋中路重镇”之称。清末,象山县北部的爵溪大黄鱼捕捞产量居浙洋前列,所产“爵鲞”被列为朝廷贡品。

象山渔文化是世世代代象山人在其生存的海洋自然环境之中,在生产与生活两大领域内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它包括渔谚、鱼的传说等口头传统,造船、织网、渔具制作等传统技艺,航海知识、捕捞技能、妈祖巡游、祭海仪式、开渔节、渔民宅居、渔民饮食、渔业商贸等信仰和习俗,此外还有相关的渔歌、渔曲、渔戏、渔鼓、渔灯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

千百年来,象山人缘海而居,饭稻羹鱼,在长期的讨海生涯中,逐渐创造出独特、丰富的渔文化,薪火相传,蔚为大观。明清海防文化遗址、古陶窑、古沉船等文物点遍布城乡;渔鼓、鱼灯、竹根雕、渔歌号子、剪纸等民间工艺世代相传。在该县非遗普查排摸出来的5万余条线索中,以海洋文化为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例最高,占到60%以上。

在象山,它是我们的文化精髓,也是象山精神的灵魂,其中最可贵的是开放、创新、和谐、争先。

开放。象山十八个乡镇街道都靠海,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地造天赐,为海上贸易提供了良好的白然条件。象山从北至南⒛0里航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尤其是石浦,渔汛期盛时渔船6000余艘,港内渔船商舶交错,桅墙林立,千舟竞雄,人来人往,促进了市场的开放,促进了文化和思想的开放。

渔业生产是一种海洋性劳动,它的出现标志着社会重新分工,打破了宗族、世序的界限,根据能力、经验、技艺来体现每个人的价值。“父子不同船”的渔家习俗,结束了一家一户作为生产单位的模式,转向开放的社会化生产,其成员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创新。人从陆地进入海洋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挑战,征服海洋会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渔业产值下降,东门渔民大胆地搞起了渔业股份制,产权明确,利益直接,分配合理,并实行“一船多业”和“一网多用”,以挂靠、买卖等方式与外省渔业开展合作,走出国门,去贝劳共和国、印尼等海域捕捞,组建跨国营销冰鲜船队,参与国际渔业竞争。同时,实行以股带劳,劳股结合的分配原则。机制的创新,作业方式的创新,收益分配的创新,使下滑的渔业生产,重整旗鼓,再度辉煌。

和谐。以行网为例,船到网场,在老大的指挥下,二橹放下橹,由大橹一方驱动舢权,靠近网囊时,篙手迅速伸出网篙勾起网绠,大橹撑开虾包,小艄伸开网囊底部的活扣儿,将捕获物倒进虾包,然后扎紧网囊,重新丢进海里。这一切,都在老大指挥下瞬间完成,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老大的统一指挥,没有全体船员的团队精神,步调一致,动作和谐,配合默契,要完成如此复杂的作业是很难想象的。

争先。象山,第一个喊出,“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世纪强音;第—个向世界渔民发出“海洋兴亡、匹夫有责”的倡议;第一个专门保护海洋的民间组织在这里成立;第一个“环太平洋海洋环保志愿者”行动在这里启动;第一个里程碑式的志愿者活动纪念墙在这里揭幕;第一家渔文化研究会在这里诞生;第一次渔文化研讨会在这里举行……

开放争先、创新和谐,熠熠生辉,处处闪光,为象山核心价值注入了海洋文化元素,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优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信仰观念,可从美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多个角度设计教育情境,巧妙地将海洋渔文化中体现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校园文化生活方方面面,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和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1、营造教育环境

坚持贴近学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海洋的原则,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在学校主题墙面上布置“大海真奇妙”、“开渔哕”、“身边的海洋”、“我爱大海”等系列场景;在班级的自然角、区角里放置各种螺壳、虾壳、大片鱼鳞、海星、鱼网等,让每个孩子在摸摸、看看、闻闻、说说中感受大海的博大和丰富;还可设计与海洋文化有关的班牌班徽、校牌校徽、校园主题语,描绘海洋、关爱海洋的警句格言等等,努力营造富有海洋文化精神内涵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海洋文化深远的人文内涵。

2、渗透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围绕海洋文化的内涵拓展,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努力让大海的博大深沉、热情宽广、开拓进取精神成为校园精神,孕育学生成才;积极发掘富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与海洋渔文化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实践探究活动,描绘海洋渔文化融合教育发展的新篇章,拓展人文教学的新时空。

(1)拓展语文教育的阅读和习作训练,使原本单一的围绕课本进行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2)探索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数学教师,把许多和渔业生产、海洋生物有关系的生活数学内容增添到《数学活动课资料》中,引入到数学活动学习中。

(3)科技创新活动、体艺教育亲近海洋渔文化。学校的“科技小发明班”就有“回家养几只海螺、虾蛄弹、小螃蟹并写好观察日记”、“跟爸妈学习做咸鱼鲞”等动手作业;学校的体艺活动开展的“乡土化体育小活动”、“我们都来写渔歌”、“百米书画长卷迎开渔”、“大海边渔港里写生”等学习活动,展现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4)建设《走向海洋》校本课程。学校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依托海洋渔文化丰厚的自然人文资源,以海洋渔文化实践性学习活动为主,开发海洋(渔)文化教育课程资源,进行本土化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海洋(渔)文化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学校课程活动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在教师与学生的海洋渔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发展,逐渐丰富和浓厚。

(5)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依赖于渔港浓厚的海洋渔文化积淀和社区文化的影响,引领学生经常性的开展以“海”为内容的小课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海洋文化(渔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发展。

3、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支懂经济、善实践、有觉悟的海洋渔文化专业队伍,是不断提高海洋渔文化建设的人才保证。象山渔文化研究会创办了全国第一本《渔文化》杂志,积累了350余万字的资料,为传播海洋渔文化知识提供极为宝贵的资料。研究会同志常深入幼儿园、中小学学校,讲故事作报告,宣传海洋渔文化知识,积极配合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教育局进行后各干部培训,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积极开展专题学习和研讨、考察,丰富了知识,造就了一支素质好,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海洋渔文化知识传播队伍。

四、核心价值教育夯实了基础提高了素质

海洋渔文化蕴涵丰富、宽博广远,以海洋渔文化为依托而衍生出来的与之相贯通的自然知识、习俗语言、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等有别于其他诸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为沿海学生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通过综合实践和探索,以海洋渔文化研究为载体,通过个性化特色教育,为沿海学校的教育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质量、师资水平,丰富沿海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沿海学校的办学品位并从中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的情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沿海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核心观。具体地说:一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接触海洋渔文化的机会,让学生体验了多种生活;二是提高了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是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四是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五是促进了学校各科教育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许多学生通过海洋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找回了自信,各方面表现有了明显进步,也使一部分沉溺于动画片的学生改变了习惯。家长反映说许多孩子在家里为了搞课题研究,没功夫看动画片了,因为研究课题让他感兴趣。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交往和活动能力明显增强,变得更有礼貌,更能与同学和长辈沟通。许多家长在写给教师的话中说:“通过活动,学生之间相互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孩子学会了谦让、宽容,更懂得珍惜友情了。”“通过实践活动,孩子更加懂得礼貌待人,热情好客。”综合实践活动也锻炼了许多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控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在学校得到充分体现。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文化自信,紧紧抓住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内涵丰富的海洋文化作教材,建设一支热心海洋文化教育的好队伍,积极探索寓教于乐的好方法,坚持不懈,夯实基础,必将大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将大大推进海洋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作者单位:象山县大型活动办公室)

猜你喜欢

海洋文化核心价值教育活动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探索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企业基层单位两学一做中领导的作用
海南省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沿海高校学生海洋观培养与塑造浅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跨文化城市建设研究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