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2013-04-29江堪荣
江堪荣
地理图表是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载体。图表题具有较典型的代表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读图中受到启发,从而达到地理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通过读图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综合等。在教学中抓好图表的教学,实施有效的教学,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途、解图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高考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归纳各类图表,掌握判读解析方法
(一)地理图表的考查分为图和表两大类。
地图分为:
1、分布图:主要主题如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
2、地理原理图:用以表达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及运动过程。
3、剖面图:如地形、地质、土壤剖面图等。
4、地理模式图:如世界洋流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的模式图等。
5、地理统计图 :有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6、景观图 :用以反映自然景观和人类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图画。
读图应从循序渐进,从基础抓起
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参差不齐,为了大面积的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应循序渐进,从基础抓起。
(一)强化基础练习,建立地理空间思维
区域地理内容在高考分值中占有很大比重,是系统地理的背景、基础,区域地理的定位成为解题的第一步,区域地理的教学应把定位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应强化基础训练。
(二)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步骤,变“怕做”为“会做”。
学生怕做读图题,一方面是因为读图能力不强,基础不好,更大的原因是他们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因此,从基础做起让他掌握解题的步骤就显得十分必要。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在头脑在保持清晰图像,这是顺利解题的保证,是解题的开端和解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解题时出现的错误,往往是没有认真审题引起的。理清解题思路,通过读图联想,将与题目有关的知识再现和条理化。
启发式引导读图,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读图的训练
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关键在课堂。教师通过理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及其课堂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读图用图这个地理教学的关键和特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善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例如:在复习晨昏线时,就可以启发式的引导学生读图。准备好手电筒和地球仪。1、手电从地球仪侧面照射,直射在赤道上,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晨昏线与地球的关系的侧视图、极地俯视图。2、手电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请学生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晨昏线与地球的关系的侧视图、极地俯视图。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以下两个图,让学生说出此时太阳分别直射在哪里?
通过教具演示,层层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各类晨昏线的画法,给学生一段时间做练习巩固。事实证明,这种在课堂上启发式层层引导学生读图、画图、练习巩固强化的方法,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挥联想,培养学生读图过程中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方法又称辐射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在地理读图过程中,常常需要发散思维,要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就需要培养发散思维。
(作者单位:福建省泰宁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