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管理模式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2013-04-29谢智君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谢智君

随着信息网络化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面临新的课题,应用G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解决高校图书管理中制度、人、创新的问题,推动图书事业发展。

G管理模式概述

G管理模式(general management system)是诞生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呈复杂化、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之下,在充分研究当代管理理论及历经大量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套系统、全新的管理理论。它是以多维博弈人性假设、资源动态重组假设、有限目标假设这三大假设为理论基础,以权力(P)、经济力(E)、知识力(K)和文化力(C)四种内在场力分析为线索,沿着“人、制度、创新”基本思想路线,通过构造G当量——管理等级评价体系,使企业同时达到经营最优境界和和管理最优境界的原创性极强的前沿管理理论体系和标准化管理实战操作系统。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网络化的双重挑战,也经历着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转型,现阶段的整体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现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分析。

(一)管理体制上。管理体制上,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一直实行学院主管部门领导下馆长直接负责的高度集中制,图书馆下属再分为各部,如流通,采编,信息,参考咨询等,各部长负责对部门员工及部门事务管理,这样形成金字塔式层级管理。馆长、部长的范围职责定格在自己圈定下属的空间内,有相对封闭性,无法形成现代企业制度里整体规划,全局运作,全员参与的集体模式。

(二)人才状况上。高校图书馆目前的人员配置现状就是高素质人才短缺,且流动性大,整体员工素质有待提高。在管理层方面,目前图书馆极少有MBA(工商管理硕士)与MPA(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获得者,员工专业背景方面,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学科专业多样化,图书情报专业者不多,在市场经济利益价值杠杆驱动下,部分员工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职业幸福感不强,图书馆管理成为他们的工作责任,而不是事业追求。

(三)创新服务上。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图书馆”这一新概念、新模式应运而生,并被视为21世纪信息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中国高校图书馆处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数字图书馆转型时期,纸质文献载体无法适应新时代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新型多媒體数字化服务带给读者崭新的视野,这种局面的改观要求高校图书馆及时出现新的服务管理格局,让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管理带给用户更多的便捷与高效。

G管理模式核心思想在高校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一)制度问题。制度是管理之法。G管理模式是以多维博弈人性假设为理论基础的,这种假设认为管理行为人的人性具有多维性,在特定的管理环境中,会根据不同行为人的人性表现适时调整管理策略,通过这种博弈达到管理体系的均衡。高校图书馆在制度革新时应充分考虑职员工作、生活、社交、情感、事业等“多维”因素上,以传承文化、信息化平台、服务教学与科研为中心,突破传统的服务与管理单一现象,协调好藏书、管书、用书、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的关系,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二)人才问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和人员构成相对复杂,馆员学科背景、实践经验、认识能力不尽相同,馆内高素质人才流失现象普遍,采取千篇一律的人才管理与激励方式难以应对。

(三)创新问题。创新是企业之源,同样,创新也为高校图书馆特色化服务提供造血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管理者应在充分认识图书馆内部结构联系与网络化运行环境的基础上,利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完成对图书馆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重组,解放旧式管理中的固有僵化方式,把图书馆员工的导向管理与制度管理结合在一起,在管理体制、读者服务、参考咨询、文献检索、资源建设及员工培训上实现新的突破。其次设计应对高科技发展的战略创新,打破以往金字塔式的馆内官僚层级结构,创建人人分权担责的扁平化组织模式,在馆长,部长到职员各层都设有事务联系处理子项目,整体形成方形的扁平工作体系,使管理主客体和谐统一,实现G管理模式所追求的最优境界,以此走出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到现代数字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瓶颈,推动高校图书事业发展。

(作者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图书馆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图书馆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