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讨论课创新思维培养实例探讨
2013-04-29李琳
李琳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学习能力,是中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要点。不仅在强调动手能力和知识活用的工科类课程中可以着眼于学生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言类课程中也可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与渗透。尤其是在学生思想颇为活跃、发言和表现欲望均较强烈的英语口语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进程,各个环节和活动能深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判断,去探究,去发现,由此形成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一、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在基于任务和探讨的课堂上,创新思维最易出现。讲到“Men & Women”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就“如果有来生,你愿意做男人还是女人”这一议题进行一场辩论赛,可以自由选择正反方。绝大多数男生和一半女生都选择下辈子做男人的正方,反方只有寥寥几人。正方学生侃侃而谈,从男性身体的强壮,谈到女性要忍受生育养育孩子的种种不便与约束;从传统观念的男尊女卑,传宗接代,到现代社会做到高层,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大部分是男性,是男性在推动社会进步;还历数了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导致女性无法享受男性可以享受到的种种自由。反方一直处于防守地位,节节败退,正方说爱因斯坦、爱迪生、达尔文等都是男性,反方就说也有女性科学家如居里夫人,正方说那我们看看到底男性科学家多还是女性科学家多,最后反方全线崩溃。
上班场辩论结束后教师有个点评环节,教师对反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承认不承认科学家中男性的确多于女性?学生都点头。那么,不妨就承认诸如此类的社会现实,不要在事实上争论,毫无意义,能否在承认现状的基础上挖掘作为女性的优势和好处,换个角度思考,跳出常规圈圈思考,也许就可以发现一个好的立足点。辩论再次开始时,反方提出:正因为男性能干,社会给的工作机会多,提升潜力大,男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压力才更大,才能让女性有时间、有精力充分享受生活,所以我们愿意选择下辈子做女人。正方彻底无语,无论正方如何反攻,反方守住这个观点,竟然一直屹立于不败之境地直至下课。学生想到的这个角度也许不是最完美的角度,但对他们而言绝对是一个创新思维的体验。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仍有待加强。虽然讨论课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所激发,但由于这次试点是讨论课教学模式第一次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使用,学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所以教师安排的讨论课课时仅为正常课时的三分之一。有些同学很快适应并在这种宏观调控自主学习模式下进步显著,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和辩论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即兴的好点子、新思路,并带动了一批人,活跃了课堂气氛,兴高采烈地锻炼了英语口语能力。有的同学说:我想都没想中文要表达的意思,英语不知怎么就脱口而出了,非常喜欢这种感觉,很自信。但有些同学在这一方面仍存在思维刻板、片面、因循守旧的问题,导致课前准备照本宣科,课上讲解没有吸引力,课堂讨论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对教师依赖大,需要教师提醒和分析才能明白问题的实质。
2.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个体差异直接影响讨论课堂教学效果。正如同样的教材,不同的老师教,效果可能截然不同一样,学生愿意或能够投入每节英语口语课课前准备环节的时间和精力不同,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活跃度不同,学生组织分析材料的能力不同,学生性格和口语能力的不同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口语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学生在口语课上的收获。
3.时间的把握比较难。经常出现有的同学想说的内容很多,或很想说但由于口语能力较差而费时太多,教师又不忍打断的情况导致部分环节超时,只有压缩后面的环节调整进度,从而使有些环节展开得不够充分。
三、预期改革方式
1.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几节讨论课的时间就能培养的,但是设计巧妙的讨论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新点子、新想法、新观念、新角度,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开启一扇门。教师在大学英语口语讨论课的设计上应该多下工夫,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和角色互换的形式促使学生多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在学生的见解有失偏颇或存在漏洞时,教师不应直接或间接地告知或替学生分析,而应多启发,多举例,多提问,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在分析探讨中提出新问题,找到新办法,更重要的是,在不经意间使口语能力得到提高。
2.学生分组对学生在讨论课上的收获大小有很大影响。固定小组成员和角色固然有其优点,但缺点也比较明显。在今后的口语讨论课中,可以尝试一定程度地互换组员或每次讨论课都重新编组,前提条件是每个人每次的角色一定是不同的。新的成员更容易激发彼此用英语交流的兴趣和潜能。
3.教师要对每组的计时员强调时间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阐明自己的要点,这对学生的英语归纳表达能力是一种锻炼。讨论课初期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总是尽量让学生言而有尽,随着讨论课时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这种教学方式,教师的侧重点应有所改变,对学生英语口语发言的质比量会有更多要求,更注重保持整堂课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Howard Community Colleges Teaching Resources. Ideas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the Use of Small Groups.[Online]15, October 2001.http://www.howardcc.edu/profdev/resources/learning/groups1.htm.
[2] Kagan, Spencer. Cooperative Learning. [Online] San Clemente, CA: Kagan Publishing, 1994.
[3] 贾遂芝.交流-互动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
[4] 张姗迟.试析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改革[J].学园:教育科研,2011(17).
基金项目:武汉轻工大学面上教研项目(XM2012011);武汉轻工大学2012-13教学方法改革试点课堂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