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3-04-29王秀萍
王秀萍
法治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今天,需要正确理解和科学界定当代中国的法治文化。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途径,研究和思考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路径,有利于促进全社会自觉运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依法办事,促进和谐、推动发展,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科学界定和正确理解当代中国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是法律文化的近现代化阶段。对法治文化的内涵可谓见仁见智。法治文化是人类社会从人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与人治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以宪法至上,监督制约,保障人权,主权在民,依法行政等价值理念为核心内涵,以权利、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观点为基本构成要素,以依法办事为行为方式。
法治文化至少应当包括四种意识。法律至上意识,它是人们对法律的情感和态度的反映,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守法的意识,所有的人都会自觉地稳定地遵守法律;适用法律的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不仅会适用法律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而且在发生争端时会适用法律寻求保护;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维护法律只是守法的一 个方面,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是维护法律的又一个方面,但决不允许特权践踏法律的尊严是维护法律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法治文化是指融合在人们内心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及其价值追求,是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机构、法律设施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有并遵循的以法律价值为核心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方式。
法治文化以繁荣的商品经济和发达的民主政治为前提。中国的法治文化是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成果。中国的法治文化,应该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法治文化逐渐从法律法规、法律制度、法律设施、法律教育等有形结构形态进入到与无形的法律意识形态协调统一,正在逐步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法治价值观,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信仰,法律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
法治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国家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施法,所有社会成员依法行为的社会方式,是一个社会崇尚法治、服从法治、遵循法治,维护法治的文化状态和精神面貌,具有民主性、主导性、规范性、依附性、大众性等基本特征属性。
当今中国的法治文化是一种具体的法治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它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等催生了中国的法治文化。中国的法治文化除具有法治文化的共同特征属性之外,还具有鲜明中国特征。
(一)社会主义属性。社会主义是我国文化形态的内在规定。社会主义属性应当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属性首先表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属性其次表现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的属性,还表现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历史传承属性。任何国家都无法完全割裂自己的历史而凭空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法治文化,法治文化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地理环境、历史、宗教、习俗、生活方式等的影响,包括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中国国情现实作为研究立足点,自觉的思考中国法律文化,适用创新思维去构建中国法治文化。同时,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法治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西方的法治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较为成熟发达,因此对西方的法治文化,要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借鉴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应是既继承了中华法律体系的精华,又汲取了世界法治文化的优秀内容,具有历史传承属性。
(三)与时俱进属性。在中国法治化的进程中,法治文化最早是中宣部,司法部作为普法概念提出来的,是侧重于面向大众。在普法意义上提出来的法治文化,内涵着重于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和社会生活法治精神的弘扬。中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法治文化的认识,随着法治国家的进程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立公正、高效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等等,都是党领导人民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法律制度,法律理念,法治理论,法治实践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的成果,表现出鲜明的与时俱进属性。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今天,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途径。现阶段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应选择以下路径。
(一)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纳入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的总体规划中去主动推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不仅事关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且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全局。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明确的今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现阶段是社会矛盾易发和多发的时期,当公私两类主体都不再法治轨道上进行时,社会管理就会失序,政府维稳和老百姓维权就会发生激烈冲突。在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必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而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布置实施、督促检查,经费保障等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统筹,否则,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将失去主导。
(二)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确保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要求。要教育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内容,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同时,还应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框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三)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治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先进理念,这些理念要为广大市民所认同、掌握,就需要对他们进行传播和灌输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首先,强化法治观念教育。要加强对法律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法治文化的宣传,重点必须放在法治理念的培养,将倡导法治文化和弘扬法治精神贯穿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始终,让法治观念深植在每一个成员特别是官员的心中。其次优化宣传教育内容,把权利教育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心。权利教育有助于调动人们守法用法的积极性,有助于法治文化的形成。最后,拓展宣传教育载体。创新和拓展法治文化的载體,根据宣传教育对象的不同需求,灵活选择不同的载体和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法治氛围,使人们在法治氛围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四)要注重培育法律信仰和公民意识。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信赖和认同感。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说“法若不信仰,则形同虚设”。人们对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灵魂,也是法治文化的精髓。公民意识,是指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关于自身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意识。有明确的主体意识,认识到自身享有各项权利,在法定范围内主动追求和行使自己的权利;有平等意识,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有义务观念,不逃避和推却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一个社会中如果每个个体拥有坚定的健全的公民意识,那么任何形式的专制统治在其中都无法立足,公正的法治秩序很快就会建立起来。大力加强法律信仰和公民意识的倡导和培养,必将大大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五)努力营造法治文化发展的法治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法治氛围是法治文化发展之需要,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法治环境评价标准之一是权利受到法律制约,之二是确认保护公民权利。首先,执政者要率先守法。执政党的行为对全体国民会产生示范效应。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也应当是法治文化发展环境的营造者。其次,政府要严格执法。政府应当是法治政府,政府的官员要有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政府要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维护法律的尊严,对全体国民产生示范效应,不断推进良法善治。如果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领导干部不守法,普通老百姓当然也不会守法,所以构建法治文化,应当从政府守法做起。而且,众所周知法治的本质就是法律制约权力,它首先是以法治官,而不是依法治民,政府守法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之关键。如果执法者具有良好的法治文化特别是人权理念,即使现代法律存在某种漏洞和弊端,也能很好地通过解释的方法弥补现行法律的不足,使之发挥良好的作用。如果不具有良好的法治文化,即使制定再完备的法律,也可能执行不好,甚至被恶意歪曲,导致恶劣后果,由此,可以说,政府守法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再次,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只有公正司法,才会有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人们才会信法、尊法,才会自觉守法、用法、护法,法治才能深入人心,融入内心,生成法治文化。“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如果司法失去公正,伤害的不只是法律本身的尊严,而且将直接影响公民对法律的信仰”。 最后,实现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均受到法律保护,确认与维护公民权利其具体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是法治环境良好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在全社会树立人人守法守规的风气习惯,形成遇事找法、坚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新乡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