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难就业季”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2013-04-29陈慧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毕业生学院职业

陈慧

今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699万,“最难就业季”频频“亮相” 媒体。然而,根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年)》显示,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六年95%以上,高职就业率达到87%以上,职业教育规模已撑起我国教育的“半壁江山”。那么,职业教育在未来发展中是重蹈高等教育的覆辙?还是汲取经验,科学发展?作者从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体系构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据教育部门统计,今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史上最难就业年”、“最难就业季”的字眼频频在多种媒体上“亮相”。此外,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介绍,未来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人左右,“最难就业季”或再持续。然而,《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年)》显示,十年来,我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生达7265万人,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六年95%以上,高职就业率达到87%以上。中高职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那么,在“最难就业季”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怎样更好地撑起“半壁江山” 甚至“大放异彩”呢?综合各方面因素,笔者认为,“最难就业季”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启示如下:

革新理念

实际上,“最难就业季”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过剩,而是传统的就业观念在做崇,扎堆大城市、“死在编制里”、投靠国企等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选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则“门庭零落”,有的大学毕业生宁愿“宅”在家里“啃父母”,也不肯“屈就”,这样的现象值得职业教育的深思。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未来发展中打破传统观念,立足长远,重视职业的持续性和质量。在这方面,德国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在德国,人们接受职业教育不是只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是想要一个终身热爱的职业。也就是说,要使职业教育成为受教育者的自觉选择,而不是无奈之举。因此,在职业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崇尚能力的意识,让他们懂得读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不是轻视劳动,或用一纸文凭去争“铁饭碗”。

自信坚定

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大,近年来出现的“技工荒”是最好的见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这不仅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也意味着职业教育有广阔的前景,更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是整体社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在现实的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着社会的偏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职业院校要做好自己,“耐住寂寞”,而不是别人看不起,自己也认为 “低人一等”,千方百计找机会升格成普通高校。反之,应该立足实际、放眼长远、自信自强、坚定坚守。

供需一致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必然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招工难”、“技工荒”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可是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一直困扰着我们,“最难就业季”堂而皇之袭来呢?就业形势严峻已存在多年,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校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例如,在大学扩招中,一些学校采取选择办学成本低、容易开办的专业作为扩大招生的突破口,造成一些人文、社科专业设置泛滥,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严重失衡,这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助长了“重文凭、轻能力”的社会风气。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未来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熟练技术工人,这要求我们的大学生培养结构需要调整,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实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配合,这对职业教育发展尤为重要。

实现供需一致,专业设置就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需要,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企业、行业和政府在职业教育中职责要明确,而不是像目前一些地方的情况,政府投入不足、行业指导缺位、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此外,实现供需一致,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行业和区域的作用。例如,温州是中国电气之都,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就有电机电气专业;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中国动漫基地”,该校就把计算机专业改造成动漫专业;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抓住空客项目落户滨海新区的机会,创设飞机制造技术专业等等。

突出特色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现实中,许多大学办学没有个性和特色,千校一面、千生一面,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趋同,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因素。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避免“重蹈覆辙”,职业院校办学就要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今年广东南海东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为92.05%,严峻的就业形式并未对它形成冲击。关键在于,一直以来,南海东软学院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在全国首设的“SOVO大学生创业中心”,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亲身体验就业、创业。再如,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动力工程学院与TCL空调器(武汉)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学院空调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保障。

构建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构建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建立中高职衔接机制,这里面不仅有中职和专科高职的衔接,也要考虑与本科、甚至更高层次高職的衔接。二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跨界流动,给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一个通向高等教育的机会。三是学历资格和职业资格相互沟通,这是近年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英国、澳大利亚在这方面已经比较完善,欧盟正在大力推进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沟通。但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滞后,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

未来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保持在年均700万人左右,“最难就业季”或将再袭,这一问题已无法回避。同时,我国又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培养一批高素质劳动者是完成这个过渡阶段的必要条件。职业教育发展的脚步也无法停留。笔者将“最难就业季”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联系起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早日看到职业教育的春天!

(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毕业生学院职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初等教育学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院掠影
最“叛逆”的毕业生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