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性实验为牵引的微机原理课程教学研究
2013-04-29雷辉
雷辉
微机原理这一课程重在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之中的应用,其实际教学与实践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本文根据《微机原理及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大胆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并适当突出设计性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提升教学质量。
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类及大多数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将会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计算机软、硬件关系及以后的计算机应用开发中打下必要的计算机硬件基础。微机原理课程的内容包括微型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汇编语言的设计方法及接口技术三大部分,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微机原理课程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电子电路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学生很难理解。
微机原理设计性试验教学模式实施思路
微机原理设计性试验教学模式与老旧的理论教学体系不同,在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我们强调了设计性实验的重要性,并以设计性试验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首先普及能够使学生完成实验的知识,然后以设计性实验本身作为目标,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最后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完善理论知识,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确保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将老师从传统的教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升。
设计性实验为牵引的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法分析
(一)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所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通常在理论教学之后再进行实验,而在以设计性实验为牵引的新教学模式中则充分凸显了实验的重要性,转而在理论教学之前就安排实验课程。由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过于强调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为了避免学生走弯路,所以将实验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因此实验的本质也由设计性试验变成了验证性试验。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达到原有的教学目标,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降低了其自我思考的能力,并且很难普及工程方面的知识。
(二)新教学模式的特点
使用设计性试验来引导教学,能够在最大限度保留传统理论知识教学优点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验证性试验转化为设计性试验来普及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充分暴露学生的不足之处,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补充。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临场对问题进行分析,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
设计性实验为牵引的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思考
(一)设计性试验与常规模式的区别
以设计性试验为主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实验来增强实际的教学效果,学生与老师都能乐在其中。而设计性试验教学模式却无法适用于知识体系较复杂的科目。而常规的授课模式教学周期较长,能够给与学生充分时间进行思考,适用于需要一定时间来贯彻落实的理论性课程教学之中。
(二)尚待修改的不足之处
目前,微机原理实验课所用的实验箱硬件电路一般是固定不能更改的,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开展创新设计性实验。通过使用EDA仿真软件,就可以让学生脱离实验箱硬件,在EDA仿真软件上进行创新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电子线路设计。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即使仔细讲解了实验的内容,但是缺少配套的硬件设备来对实验的成效进行考核,让学生重视实验的硬件选取。教师要要抛弃成品开发实验板这样的老旧设备,转而使用更先进的面包板,同时训练学生对软件和硬件的操控能力。
总结
本文通过系统的分析发现,设计性实验为牵引的微机原理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由学生自由去发现,对项目研究的一系列问题要做到真正的研究透彻,解决彻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成为主体去创造,去发现知识,突出学生的实践主体,使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进而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