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点滴体会
2013-04-29杨志红
杨志红
高中英语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我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抓住课改机遇,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从提高中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来讲,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先决条件和有效保证。21世纪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外语师资队伍具备优良的思想和品德素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测试方法。一方面,知识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教师要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就必须不断塑造、完善自己,不断给自己充电,继续接受教育,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现代科技手段,如电脑知识的掌握及应用、网络知识的应用、课件的制作、课题的研究等。另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首先要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
2.注重课堂提问技巧
2.1提出的问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他们才会钻研它,学习它。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The Mystery of the Moonstone“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Why did Franklin quit smoking cigars?
(2)Why did Godfrey ask Rachel to marry him?
(3)Where was the Moonstone stolen?
(4)Why did Franklin quarrel with Dr.Candy?
(5)Why was Rachel stubborn in resisting his enquiries about the Moonstone to the degree that she makes it seem as if she dose not want the mystery to be solved?
这样很快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并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设计的问题能够“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2.2注意课堂提问的多样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教师提问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能使学生活跃在各种问题之中,促进课堂教学。比如提问和学生日常生活非常接近的一些话题,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还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的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如师生问答、生生互问、小组合作等,所以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运用。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观察学生,比如一些问题提出后大多数学生面有难色,教师就应该意识到问题可能太复杂了,这时教师就要放慢语速或将该问题适度分解,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让学生成功解决问题。中学生的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提问方式,结合语言背景,建立真实语境,让学生联系实际,发挥联想,开展真实的语言交际。
3.进行德育渗透
3.1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结合教材中的有关课文,从分析其思想内容着手,对学生施以爱国主义教育。以前人教版的教材中在学习“Abraham Lincoln”,“A Freedom Fighter ”等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林肯、马丁·路德金等伟人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Paper”,“A Farming Pioneer”,“Coins”等课文,弘扬中国古代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学习“The Olympic Games”,“Gymnastics”等课文时,可以结合我国第一次打进世界杯及成功申办奥运,说明祖国的发展和强大,从而增强学生对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自豪感。
3.2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通过学习 “The Necklace”,“The Merchant of Venice”,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包含深刻的思想性。通过学习、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思想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3.3利用词汇,重点句型的学习进行德育渗透。
语言的教学,不管是词、句还是文章,都离不开特定的情景。语言是特定情景下的产物。我们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学生能接受的、有教育意义的情景,以使语言的学习与品德的陶冶和谐统一。词汇教学实现德育渗透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用举例的方法来实现。比如在学到vain这个词语时,可以用例句“No pains, no gains.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来解释,讲lead to这个短语时,可以用例句“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来解释。讲强调句时用“It is hard-working that made him a success”这样的例句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让学生明白道理。
4.重视课的导入
4.1设疑导入。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给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识地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揭开“谜底”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4.2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语言点及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入新授课题。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中,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间。
4.3演讲导入。
选一位学生在上课初演讲一两分钟,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各自差异进行安排。通过学生的演讲话题,直接设问,话题要围绕本课的知识点展开,这样很自然地导入本课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