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妇先识好大米
2013-04-29黄群英
黄群英
在平时的教研中,常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写不好作文,普遍对作文有种畏难情绪,而大多数学生提起作文更是谈虎色变,不知如何写起,举笔难下。然而,写作能力又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写不行。那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聪明的“巧手妇”,先识好大米,而后煮成香喷喷的饭菜,供人品尝。然而好米在哪里呢?
一、“好米”在于生活和感受的积累
生活和感受是写作的“大米”,但生活并不全是可以做出香喷喷米饭的大米,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收集“最好的大米”。生活中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往往一闪而过,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及时捕捉,及时积累。例如《美就在身边》一文,作者由“人人都在追求美,那美在何方呢,‘我苦苦追寻起来”开头,而后叙述了一连串生活小事:老妈成天对“我”充满爱心的唠叨;同学之间互相解决难题的场景;老师写的龙飞凤舞的字;汽车上一位貌似强悍的“坏人”给脸色苍白的“我”让座。结尾“我”竟做了朋友的“人生导师”,并一本正经地告诉人家:“美就在身边。”以上文中所叙述的事例其实都是学生天天在亲身经历或是耳闻目睹的,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场面,更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小作者却能从平凡中挖掘出新意,捕捉到信息。由此可见,生活处处皆素材,处处是语文。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挖掘生活“观点”,因为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凡的小事,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例如:凉鞋对于每个人是必不可少的,穿得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最清楚,其中对它的喜恶最能触动人的心弦。有一位小作者就能从对新凉鞋几度弃与穿的过程中,联想到凉鞋无辜的冷暖命运由谁安排?然后延伸到“系着围裙忙碌着”的妈妈也早已“风尘仆仆,疲惫不堪”,那曾经光滑细腻的脸也早“变得黯然无光”,妈妈的命运又是谁来安排的?进而联想到我们并不缺少鞋子的关爱、妈妈的疼爱,我们缺少的是“一阵温暖袭来”的心。这个例子说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生活、用心感受、顿悟生命,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方能成为学习的主宰者。
二、“好米”在于思想和认识的积累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简简单单的接收、一成不变的录制,而需要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点。积累思想和认识,主要目的不在于解决“有得写、没得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写得好、写不好”的问题,它能使文章更具思想深度、更富感人的力量。例如:有位学生看完了电影《南京大屠杀》后,这样写道: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使我震撼、使我愤怒。中华民族,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竟遭受弹丸之国日本的欺负,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旧中国的落后、民族不团结、经济不发达、国力衰弱吗?看了这部电影,我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我认识到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受欺辱、遭侵略。
学生的思想认识更多地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所阅读的书籍,展开恰当的议论,以深化、升华主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很多学生都能流利地背诵出,有的学生就能抓住最能体现保尔精神的闪光点——“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呢”?再结合保尔的感人事迹,有感而发,写道: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哦!我终于明白了,就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唤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的动力。是的,写作的关键在发现、在感悟、在积累发现和感悟——在发现和感悟中抽取最令人心跳的那一缕,让它最自然地流露于纸上——就是最完美的写作。
三、“好米”在于相关知识的积累
记得有一位作家曾介绍过他的写作秘诀:在阅读中如果发现优美创新的词句段落,就及时地摘抄下来,有时甚至背诵下来;一发现结构上有新意的文章,就概括整合,把它的行文脉络记载下来;一发现有与自己的心灵产生共鸣的文段,就联想自我,顿悟生命,引发感想,而后写成一个小片段或一篇文章。久而久之,就拥有了一支神来之笔,写出了许多好的作品。
其实学生也要养成这种积累的好习惯,在平时多注意培养文化底蕴,多读经典,多赏美文,博览精读,因为文学作品最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如以下文段:可我既不解《故事新编》与《朝花夕拾》的强烈反差,又疑惑于《野草》的隐晦。夏瑜坟上的花环,狂人病愈前的呼喊,抑或是手持投枪的战士,人鬼相争的地狱,我都难以理喻。《华盖集》的首篇《咬文嚼字》已令我不解;《三闲集》中长篇大论式批评创造社的文字,却使我从疑惑走向厌烦。读他关于文字改革的提议,使我对他产生不信任;听他对起义农民的评价,更使我对他产生怀疑。这段文字把自己对读过的鲁迅的作品的理解,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文章当中,既厚实了文章的底蕴,又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形成了极具文采的文章。这显然比“我看过鲁迅的××××”更生动。
四、“好米”在于技巧和语言的积累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积累审题构思技巧、语言表达技巧,让学生在日常读书中用心领会,着意汲取,使阅读与写作高度融为一体,共同促进,一起提高。
对于记叙文,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记叙文常见的布局形式,有“单刀直入式”,就是文章开门见山,迅速入题,绝不拐弯抹角,这种方法简洁明快,不会出现离题太远、不知所云的现象;还有“前呼后拥式”,呼应手法的使用要灵活,可以首尾呼应,可以故事情节呼应,可以文章与题目呼应,根据主题和情节需要而定;“穿针引线式”就是文章要用一定的线索进行勾连,这个线索或人或物或情或感,或地点或时间,或一句话或一个意象、一个梦境。“柳暗花明式”是指情节曲折复杂,或悬念迭生,或九曲回肠,情节本已山穷水尽或曲尽人散,忽然眼前洞开一片光明,仙乐自天外袅袅飘来,读者耳目为之一振。
而议论文则大多按照问题的性质和事物的几个不同的侧面来安排论述层次。常见的有并列式结构形式、层递式结构层次。当然要想使人信服,还要让学生积累一些精彩的议论方法:有时借助形象、感人的描绘,自然而然地引出议论,以引起共鸣;有时运用形象描绘可使文章深入浅出,增强说服效果;有时借作品中人物之口的议论更显得真切感人,比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的“点评”更生动可信,更加精辟而感人;有时运用抒情性的议论可使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更使全篇富于文采,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