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丁敏
丁敏
摘 要: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综合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的获得,需要通过严格把握教学的节奏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探究式教学理念的融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树立积极的探索与创造精神。作者结合教学实际详细分析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探究式教学 教学应用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让学生围绕一定的研究主题和学习资料,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自己寻求答案、结论和意义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主导者。
在探究式教学理念引导下,师生进行角色转换。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课堂和课下的“主持人”、“主导者”。学生依据教材及相关资料,主动思考和研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領导者,教师负责引导、鼓励和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自行规定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及过程等这些程序,让学生自己确定。教师应变“确定者”为“预定者”,由学生自己创设学习目标,准备探究步骤,不必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加入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评价环节中,以往教师总是通过考试结果作为评定依据向家长、学生反馈信息,在探究式教学理念中教师作为评价的“协助者”而不仅仅是“裁判者”。要积极与学生沟通,耐心听学生的意见,为学生营造民主、活泼的学习氛围。
(二)合理创设生物实验情境。
在探究式教学理念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创造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既获得知识,又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生物实验时要注意启发性、实用性、趣味性等。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已有知识,积极启发学生对问题作深入思考。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精选知识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和准备实验演示。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很明确,不要太过抽象化,避免空洞。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教师设置讨论的问题要具有价值和趣味性,要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探究学习的目的。一般而言,教师应选一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或者依据个人力量较难以完成的问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的内容,问题的呈现方式应尽可能趣味化、科学化。教师要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讨论,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成果,挖掘学生的智慧,更好地实现探究教学目的。例如在讲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调查活动,让学生调查班级内会卷舌和不会卷舌,或者有耳垂与无耳垂学生的数量,分小组进行。小组内的成员需要各司其职,分为调查员、记录员和汇报员等,合作完成任务。
在探究性实验中,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假说能力、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并根据实验过程探究出相关结论,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学习《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可按以下程序进行:1.提出假说: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2.设计实验方案:首先选取口腔上皮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并制作成临时的装片,然后进行水解,接着采用蒸馏水进行冲洗涂片,同时运用吡罗红基绿染色5分钟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可以得知,细胞质呈现红色,细胞核呈现绿色。4.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的核酸种类不同,那么其分布也不相同,同时观察发现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三、结语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教学空间,而且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进行生物学科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合理设计生物实验,尽量简化探究式模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必要时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进而不断提高中学生物教学水平,完成高中生物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史炳辉.对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0(34).
[2]易双平.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