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3-04-29钱川耇

考试周刊 2013年76期
关键词:意识探究数学

钱川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保持的一种自觉,并伴有强烈的困惑及想要去探究的内心状态。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究问题,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古人讲究做“学问”,现在的学生只会做“学答”。如何改变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缺乏创新能力的现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谈谈看法。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有利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共融、共创共乐的课堂氛围,学生不唯师,不唯书,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质疑。教师要尊重学生表达见解的权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良好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积极探究问题,并学会评价别人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帮助学生确立主体意识和构建自身人格。

2.有利于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摆脱被动接受的学习状况,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通过猜测、推理、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促使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探究式学习转变,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质疑的习惯。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思维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惑的问题,并产生探究心理,这种心理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活动状态,通过分析、比较、联想、判断、综合、概括,将之转化为理性认识并加以解决,这个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当前初中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模式大行其道,在此背景下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问题求解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大搞题海训练,学生只会生搬硬套,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

1.升学的政策导向。应试教育虽然背离了教育的本质,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但由于体制的弊端、家长的盲从,导致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把学生的升学率、合格率等作为考核学校的依据,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应试教育大有市场。在此影响下,谁还愿意花大量时间精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学生教师大多不加积极引导,而采取漠然置之、不闻不问的态度。

2.应试的利益驱动。受中考选拔制度的影响,“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拷问着涉世未深的学生,各种教辅资料层出不穷。学生疲于应付机械式的训练,少有时间主动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丧失了提出问题的意识。

3.传统的教学观念。大部分学校仍沿袭前苏联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仍采用“复习旧知、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教学过程,“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尚未绝迹,“满堂问”、“满堂练”的现象充斥课堂,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日趋淡化。

三、初中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1.培养数学素养,让学生有能力提问。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洞察发现解题方法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突出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概念的讲解、定理的证明、例题的解答,无不蕴含丰富的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适时渗透分类讨论、类比、数形结合、化归、方程与函数等思想方法。如:流水线上顺次排列3个工作台A、B、C,一只工具箱应放在何处,才能使操作机器的人取工具所走的路最短?若将工作台改为4个,那个工具箱应放在何处?当流水线上有n个工作台时,如何放置?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直觉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意识。

2.激发提问兴趣,让学生乐于提问。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收到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教学效果,刺激学生感官,诱发学生积极投身学习活动,使他们敢于问问题、乐于问问题。教师还要通过表扬等评价机制激发学生提问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题提问。“代数繁,几何难”道出了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困惑和无赖,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一些联系生活、具有趣味性的、易于学生接受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提问、思考,从而让数学课堂告别枯燥乏味,焕发生命活力。如在《黄金分割点》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人的体温是37℃,人体感受最舒适的温度是多少?高清晰度电视的屏幕为什么设计成16∶ 9?”“报幕员站在舞台的什么地方效果最佳?”引入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4.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还要教会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能从条件推导出结论,还可以从结论追溯到条件,让学生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面对难题心存胆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在了解条件的基础上,找出已知和未知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层层深入,逐步突破,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5.传授交流技巧,让学生会提问题。《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提出质疑,但由于缺乏提问、表达、交流的技巧,导致问题解决遭遇重重困难,教师要适时传授提问的技巧。(1)抓住重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明白的知识、有疑问的地方要进行主动提问,要突出重点、关键之处,提问语言要简洁、凝练。(2)多角度审视。教师要培养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要从知识差异提问题,从互逆角度提问题。通过提问技巧的传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

总之,有效的数学教学离不开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发现、提出、分析问题中启迪思维、发展能力、提高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意识探究数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