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2013-04-29邵小伟
邵小伟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研究比较活跃,新思想、新观点、新做法、新经验层出不穷,已经形成了南北风格、东西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在这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小学作文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些错位现象,我们有必要冷静地反思一下,使小学作文教学再次回归。现将小学作文教学错位现象和策略思考梳理如下:
一、作文教学中的错位现象
1.作文要求文学化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大纲中的这段话表明小学作文是一种习作,是一种练笔活动,它不是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它既不同于作家的文艺创作,也不同于成年人完全为了实际需要而从事的写作活动。现在有些同志对小学作文这种“启蒙训练的性质认识不清,常常用衡量公开出版的《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或者拿老师自己的书面表达水平要求小学生。
2.作文形式单一化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文字能力的途径非止一种。从表达形式看,既有书面作文,又有口头作文;从体裁样式看,既有记叙文,又有应用文;从表现体例看,那更是不拘一格,有剪贴作文、音响作文、素描作文、看图作文、观察作文,等等。也就是说既然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社会生活中有多少语言表达方式的需求,作文教学中也应当有同样多的表现形式。
3.作文指导程式化
所谓作文指导程式化,就是每次作文指导课都是“ABCD”,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表达,项目一样不落,程式固定不变。当然,作为写前指导:审题、立意、选材、表达这是作文的基本内容,要给学生讲,不能命题之后,袖手旁观,或扬长而去,但是,每次作文指导课都是规定程式,势必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影响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1.注重积累
我觉得作文也应该像语文基础知识一样:需要不断地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课文的思考练习中有很多“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就为写作做好了语言储备,作文时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较好方式之一。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就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2.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
观察生活情景、再现生活情景、体现生活情景是解决小学生作文没得写、作文写不长、作文胡编乱造的良方。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习作指导很重要。
三年级作文“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习作的要求是写一次活动或者是一次游戏。我便在课堂上组织了一次“吹泡泡大赛”。由于每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的,学生在开心游戏的同时不断地发言叙述,最后写出东西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3.让学生先说后写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语言发生的本身,是为了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要鸣发内心的感受,顺着这两个倾向,自然会不容自遏地高兴。”只要学生写出他们的内心的感性认识,他们就会高兴地说,高兴地写。我在教完《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以“感谢、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琐事,进行感恩教育。学生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个学生回忆起自己的母亲时声泪俱下,说母亲每日披星戴月地忙碌着,只是为自己和妹妹能坐在教室里好好上学,而母亲自己却三年都没有穿上一件新衣服。更让人悲痛的是: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由于车祸母亲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学生说得声泪俱下。当时我的眼圈也红了。
4.对学生习作评价的人文化
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下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作文评语最忌讳公式化、模式化。诸如中心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迹工整等等。这类评语往往可以放在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一篇作文中,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或问题所在,但严重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
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评价。评价时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责任编辑 付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