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外活动,积淀语文素养
2013-04-29陈锋
陈锋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光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条捷径。
一、架设课内与课外的桥梁
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所得的知识是有限的。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深化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的联系,形成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相互补充。
我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时,原本是让学生观察廉颇满脸羞愧、真诚认错的形象,结果有个学生却惊奇地发现并叫喊:“廉颇的肚子真大啊!”惹得其他学生都哈哈大笑。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插曲,我没有责怪他,而是说,廉颇的肚子确实很大,这是有根据的,历史记载上还有关于他肚子大的佐证,课后请你们开展一次专项资料查阅。然后将话题重新引到了课文教学上。后来,我专门组织了一次课外阅读汇报,单独讨论廉颇的肚子问题。学生的汇报结果让人欣喜:有个学生说,在古代打仗时,使用的是冷兵器,作为大将军必定力量过人、本领超群,靠的是力气,饭量很大,因此肚子大是很正常的。有个学生说回家读了廉颇“一饭三遗矢”的故事,讲廉颇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说明他的肚子确实很大。还有一位学生列举出了辛弃疾的词“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来作证。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它不仅是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而且是连接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桥梁,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不少典故、名著选读,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三借芭蕉扇》等,通过课前的预读和课后的补充阅读,学生获得的知识更系统化。另外,在学习古诗、歇后语等内容后,组织学生随即出一期黑板报等,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良好效果。
二、激发语文兴趣的催化剂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是需要动力的。学习语文的动力是什么?莫过于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用好语文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轻松地学习语文,而不是靠死记硬背。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极其广泛,墙报、手抄报,写字(书法)比赛、作文竞赛、朗诵、演讲、辩论、故事会、听报告或演讲、社会调查等不一而足。例如在组织了一次赏荷活动后,我在班级里举办了一次赛诗会,要求学生课外搜集古今中外写荷花的诗歌,然后在班上朗诵。学生通过动手查资料、背诗、诵诗,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格律美、音韵美、意境美,无形中爱上了诗词这一文学艺术形式,这是教师的说教无法做到的。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语文课外活动不仅要多搞,而且要长期坚持,选择一些适宜的时机开展。如在春节前夕,我组织学生为群众写春联活动,让一部分学生负责寻找对联的题材和内容,并且尝试自创对联,另一部分书法较好的学生负责书写,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培养学生写字能力、积累知识的良机。
三、培养多种能力的实验田
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课外的辩论会、演讲比赛等,无疑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得力举措。2013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抓住这个机会,我组织全班学生分组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家乡巨变》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通过走访长辈、收集数据、翻看家庭老照片、上网查询等方式,从衣食住行、家乡面貌等方面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并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在班级组织的专题报告会上,我让学生展示调查结论,通过对比,学生在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的同时,发展了动手、动口、动笔的能力,进行了合作学习。然后,我让学生将优秀的作品上传到网上,参加省有关单位组织的征文竞赛,培养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类活动的开展是一连贯的,取得的效果是多重的,促进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真是一石多鸟。
四、丰富文化底蕴的突破口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很强的。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丰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文化从何而来?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以外,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很重要。幸运的是,淮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全国文化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名人辈出,如韩信、枚乘、梁红玉、吴承恩、周恩来等;旅游景点众多,如周恩来纪念馆、钵池山公园、里运河风光带、名人故居等。这里的许多历史知识、人文风俗、典故传说是课本上学不到的,是一笔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我组织学生将课外活动的目光投入地方文化资源,作为丰厚学生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突破口。在烟花烂漫的春天、在金桂飘香的秋日,我们组织学生去景点参观、旅游,这几乎已经成了我校语文课外活动的一个传统。在周恩来纪念馆、童年读书处,学生们受到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教育,耳闻目睹了总理光辉的一生和丰功伟绩;在钵池山公园,学生尽情领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胜景,听到了公子乔在此炼丹成仙的美丽传说;在板闸古镇,学生搜集了有关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这些游览、参观活动结束后,我总是及时地提醒、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笔写下所见、所闻、所感,为以后的作文积累素材。在板闸镇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乾隆下江南时路过板闸,嫌那儿蚊子恼人,便随口说了一声“去”!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据说从此以后板闸的蚊子就少了。有一个学生不信这个传说是真的,就去请教当地的老人,并且查阅了蚊子繁殖的知识后,得出了结论:传说是假的。因为过去板闸是古镇,人口密集,街道可能比较整洁,蚊子缺少大量繁殖的环境,当然比别处少。学生获得了民间传说的文化熏陶,树立了尊重科学的精神。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在玩中学,这类课外活动切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当然广受他们的欢迎。
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习惯等许多范畴。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形式多样、范围广泛、没有考试压力、时间安排比较灵活等优点,只要我们能够积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相信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累语文素养肯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