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3-04-29霍满喜
霍满喜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还要使学生感到情景交融,身临其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能力 培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要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要找到一套有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朗读的感情、语感、思维等,使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犹如身临其境,与作者达到情感共鸣,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1.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朗读激情
要想让学生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就要创设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朗读激情。
1.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课文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历史背景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五壮士的英勇与豪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将这种汹涌澎湃的感情带入到朗读课文中。采用了这种方式,学生在读课文时的气息、声音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2利用音乐创设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的方式不仅有视觉效果,还有听觉效果。利用音乐烘托课文内容,能够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激发朗读热情。例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时,在朗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春天景色的录音,其中有小泉流水,鸟儿欢愉的声音,学生一边凝神静听,一边展开丰富的联想,仿佛走进了春天的阳光中。此时,教师已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中,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3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心理。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故事性比较强,对话段落比较多。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揣摩文中各个角色的特点,并试着表演。小学生大多爱表演,若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表演朗读课文,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热情,强化朗读效果。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安排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狼和羊,扮演狼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要时而愤怒,时而狡诈,扮演小羊的学生要时而可怜,时而机智,这种极富感情色彩的对话让学生既满足了表现欲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范读引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范读是教师指导学生一种有效的情感朗读方法。小学生朗读课文很难读成教师要求的那种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标准,其实并不是小学生体会不到内容的感情,而是不知道用怎样的语气表达。教师采用范读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教师可以用声情并茂的配乐范读引导学生,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仿佛看到了人们送别总理的悲壮场面,从而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不禁模仿范读,调整语气。由此看出,教师的范读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激起学生的内在情感。学生在情感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后,就逐渐提高了朗读能力。
3.科学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其中,语气的重音强调、停顿与连续、语速的快与慢都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朗读感情。教师要从细小的地方入手,日积月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使学生明白课文的含义和思想,并从中揣摩人物之间的对话,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朗读能力。
4.注重朗读评价,让学生读得更精彩
在朗读过程中适当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评价的主体可以进行转换。教师评价学生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评价教师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学生评价学生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竞争和进步;学生自我评价,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热情,这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综上所述,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师都深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从日常教学中积累经验,持之以恒,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实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史定东.关于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1(24).
[2]万大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6).
[3]刘清元.如何进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9(05).
[4]王芳.朗读,语文的魅力体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小学教学研究,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