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生态的非均衡性及其优化对策
2013-04-29李松
作者简介:李松,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研究生,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区域金融。
摘要:金融活动的特殊性导致了金融生态的非均衡性,进而会诱导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改善金融生态的非均衡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层面、多视角的通力合作。
关键词:金融生态;非均衡;非均衡效应;优化
自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泰斯勒(A. G. 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等学科的研究采用了生态学隐喻方法。其中,金融研究方面,生态学的研究理念、范式和方法的引入,拓宽了金融研究的视角,产生了诸如金融生态、金融生态环境等许多新名词。周小川(2004)曾系统地就金融生态的涉及领域进行过厘定,认为金融生态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以及银行等方面①。徐诺金(2005)借用生态学原理,将金融生态表述为:各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内部金融组织之间的长期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②。除了关注金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外,金融生态还关注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诸如法律、经济和信用等环境;因此,金融生态涵盖三大内涵,即金融生态主体之间的依存性、金融体系内部的稳定性以及金融生态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一、 金融生态非均衡性的表现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扩大,形成了不同级别的经济带,经济带之间的金融发展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就是一种非均衡性。金融生态的非均衡性主要表现在 :金融市场结构的区域差异,包括股票市场发展程度、债券融资比重等的差异;金融机构分布的区域差异 ,比如2007年末,东、中、西部金融机构个数占比39%、24%、27%,对应的资产总额比分别为64%、14%、15%;金融发展总体水平的区域差异,包括金融资产总量、金融资产总量占GDP的比重以及金融资产效益等方面的差异;金融资源流动动态非均衡,主要是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政府财政政策的区域差异,在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存在着非均衡性和倾斜;信用体系建设的区域差异,这方面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最大。
二、 金融生态非均衡性产生的原因及其效应分析
产生金融生态非均衡性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市场化改革所形成的区域差异,采取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形成了经济发展梯度,优先发展地区的金融活动所依赖的经济规模、市场机制等基础较为雄厚,其金融创新意识、能力也较强,金融发展效益也较高;二是国家层面金融调控的“一元性”与地区层面金融运行的“二元化特征”的矛盾,金融调控更多的是从国家层面重视金融运行的一体化强调政策的统一性,而现实的金融运行则分化出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它们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差距;三是地区间金融市场化的差异导致了对微观金融主体的刺激效应不同。金融生态的非均衡性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金融的健康水平产生影响,其负面效应通常表现在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较弱、地区资本形成能力差距大、内部制度环境失衡以及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加大等等。
三、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非均衡性的作用
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和制度支持,其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金融系统在积累社会资本、分散财务风险、降低信息成本等方面的效能发挥③。一方面,良好的金融生态有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保证金融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金融生态环境通过提供优质的基础条件和制度支持,确保金融主体高效地展开相关业务,特别是在积累社会资本、分散财务风险、降低信息成本等方面金融生态环境的效能功不可没。另一方面,资金作为重要的区域生产要素,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这类要素的吸收和高效利用,具体来说可以更加合理地吸引区域外资金的流入、吸引区域外企业的直接投资以及提高区域内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改善金融生态非均衡性的对策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非均衡性实质在于构建健康的金融生态,健康的金融生态主要包括以下内涵④:加强金融主体之间的依存性——金融生态主体之间是共生共长、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关系有利于金融效率的充分发挥,加强这种关系是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要求;增强金融体系内部的稳定性——包括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促进金融生态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生态主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后者必须适应前者。改善金融生态的目的就是要实现金融主体产权制度完善、金融生态平衡、金融自我调节灵敏,促进区域经济与金融生态的协调发展⑤。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这一目的。
第一,宏观政策层面要继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夯实金融生态的经济基础。中央政府在总体发展战略上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在不影响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发挥的基础上加大在促进区域公平协调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以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和发展能力。
第二,构建优良的金融生态制度环境。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自己的一套“生态定律”或“游戏规则”,它们的客观存在使得这一系统得以有序发展并保持稳定。金融生态中也一样,制度是金融生态稳定、和谐以及健康的保证。从制度层面,要以完善金融产权为中心,改善金融法律制度,并建立和健全法制保障体系。除了在法律层面做到规范各金融主体行为以外,还要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部门协调合作、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合理推出机制以及打击金融犯罪等方面下功夫。
第三,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总的来说,各地区应该构造一个以资本市场为主,货币市场为辅的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更需要从金融的主客体角度入手:主体方面,要扩大金融市场、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客体方面要努力实现其多元化增加相应的金融工具以满足不同投融资主体。此外,合理的金融机构体系应该是对区域内企业、居民提供的“多而全”的金融服务产品体系,因此要鼓励和推进各金融、非金融机构的业务多元化和产品多元化。维护金融机构安全,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活力是金融机构管理的总目标,但具体而言还要鼓励机构间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竞争,并形成一个快捷、准确反映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信息系统。
第四,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现代金融的基石,健康金融生态的构建归根结底离不开庞大而合理的信用体系,坚实的信用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支持建立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征信体系,并成立专门机构;支持建立健全各类贷款担保和保险机构分散银行风险;培育诚信的市场主体,并以法律之剑严厉打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
五、结语
金融生态是以生态学范式来审视和分析现代金融活动的一个新视角。金融生态关乎一个国家和地区金融效能的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区域金融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金融界、政府及其他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参考文献:
①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善金融生态[J].金融时报,2004年12月7日。
②徐诺金.论我国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年第2期。
③李嘉晓、秦宏.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理论阐释、优化价值和优化对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5月。
④郑长德.中国区域金融问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⑤姜君涛.区域金融生态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信息,2009年5月。